为什么我说区块链技术不是万能的?

  前几日时候,我因为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关于区块链未来应用的文章《区块链应用的未来畅想》,对于区块链的发展,我是非常看好的,而且我深信,即将到来的2018年,将是区块链和相关应用开始爆发的一年。

  人们对于一件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如技术等,大多数总会经历无外乎如萌芽期(Innovation Trigger)、泡沫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幻想破灭(Tought of Disillusionment)、复苏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和成熟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这几个阶段,从最开始的过度期望,进而期望的破灭,到最后产生实际效益这么一个过程。从短期历史上来看,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互联网刚开始出现,经历了九十年代中后期整个全球互联网的疯狂投资期,直到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达到高峰5048.62点,之后泡沫开始破灭,全球股市尤其是科技板块一路下滑,很多企业被兼并、收购,甚至破产,让原本很多兴致高涨准备进军纳斯达克的很多企业也中途夭折,无功而返,直到十多年后方才恢复元气(2015年4月23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创新高,收于5056.06点)。

  人们往往总是短期过高期望了某一新生事物的效益,而长期却又低估了事物产生的长远效益。正如我前边所讲,区块链正处于刚开始萌芽和爆发前夜,很多人对其可能不是很了解,或者说即便了解但也是过高地抱有对其的期待,这并不客观。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区块链本身并不能算一项伟大的技术,效率相比传统的互联网结构模式是低效的,区块链也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放在区块链上(比如一些私有的敏感数据,我稍后会讲) 但其却打开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如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等,其对社会甚至人类今后的影响力可能要远远超过技术本身所带来的影响,所以从这些方面讲,我认为区块链又是伟大的

  但是我为什么又说区块链不是万能的呢?或者说区块链接下来会面临哪些问题?

  1、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放在区块链上。

  正如先前我讲过,区块链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放在区块链上。如隐私或敏感、重要数据。因为区块链上存放的内容是公开的,不可篡改的,所以当涉及到一些如隐私、敏感或重要数据时,我们就需要考虑下,是否适合放在公链上?比如可以考虑通过物理硬件隔离存储。

  再者,因为区块链本身存储的结构性,每次更新都需要相关节点的认同,所以其存储效率(相比传统数据存储模式)是低下的,当涉及到一些大数据内容(大的数据,非我们常说的大数据),就要考虑下是否也适合存放在区块链上?当然,通过存储类似链接ID等方式应该也是可行的,但我相信并非大数据(如视频等)内容本身。

  2、面临监管问题。

  早在1998年我第一次上网的时候(QQ的前身OICQ好像就是这一年推出的吧),那时候上网的人还相对比较少,全球尤其是国内的网站还非常少。我印象中记得那时候晚上包夜(网吧包通宵上网、打游戏,不要想歪了)时,上雅虎(Yahoo.com)网站,后来没多久出了搜狐(搜狐),其中有一个频道是在线音乐频道,其实就是把很多网站的mp3收录并建成索引,每当你打开这些索引时,就可以直接链接到对应网站上,下载下来然后收听(为什么不在线收听?那时候网速太慢了,在线收听非常卡,只有下载下来才可以流畅收听),一个通宵下来,我差不多可以把国内所有存放mp3的网站浏览一遍,可见当时的网站和相关数据还是很少的。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建立起来,现在每天国内一天新增的网站相关内容,估计都够你看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了。

  随着网站数量和产业的不断扩大,必然会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和介入,这里我不是说这个不好,事实上一定的监管而非绝对的监管是有利于整个环境的净化和行业的健康发展的。我认为区块链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必然会面临第三方监管问题。如果第三方监管,势必要引入新的节点,而目前的区块链所设计的模式见证节点共同统一维护,如果出现某一节点信息不匹配,会被认为数据不符合而被丢弃,显然是无法适应监管需求的。是否会更改现有的储存模式?或者是否会出现新的如特权节点?这点也是要考虑到的问题。

  为了向非中文社区外推广和宣传中华文化,现征求面向全球化翻译,如果你擅长除中文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英文、法文、韩文、日语等的翻译,可以微信联系我(微信号rivalhw 备注:翻译合作),期待着你的来电!


  为了向非中文社区外推广和宣传中华文化,现征求面向全球化翻译,如果你擅长除中文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英文、法文、韩文、日语等的翻译,可以微信联系我(微信号rivalhw 备注:翻译合作),期待着你的来电!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2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