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NBA时,我们在看什么 | 月旦评

初冬的周末早上,懒洋洋的起床后打开电视,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NBA直播。老婆在旁边扫地的时候问了我一句:

这些人应该不是你最开始看球时的那些人了吧?你们在看NBA时,究竟是在看什么?

本来就没有在认真看比赛的我,一时竟更无心看了。我甚至不知道在场上奔跑的那些大部分人的名字是什么。那么,我究竟是在看什么呢?

是那些越来越少的身体对抗,还是那些飘逸的身影?是那些大力的灌篮,还是那些逆天的三分?是那些比赛的结果,还是那些冷冰冰的统计数字?如果是这些,那我们直接在赛后看新闻和视频剪辑就好了。

我们在看的,是以邓肯为代表的平凡而现实的成功楷模。

在19年的职业生涯中,邓肯给人的印象永远是沉稳,内敛,不花哨,不张扬,一板一眼,四平八稳,永远追求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情,永远团队至上。这也造就了马刺团队篮球的盛宴。他没有搞什么巡回演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和第一场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没激情,喜欢他的人笑别人不懂。

他在篮球场上的一切告诉我们:你只需追求简单,低调内敛,脚踏实地,始终如一的朝着你的目标前进,总有一天你会取得成功。虽然这种成功表面上看没那么华丽,没那么惊心动魄,但实质上,和惊心动魄的成功比起来,它的滋味更悠久,更令人回味。

我们在看的,是以姚明为代表的努力坚持与巨大的影响力。

顶着状元秀的光环以及13亿国人的巨大期许,姚明从刚到联盟时的弱不禁风到后来在肌肉林立的对抗中不落下风,他在训练场上的每一个付出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他的职业生涯虽然不长,但足以影响着大量的球迷。

退役以后,依然顶着巨大的压力献身于中国篮球事业,看得出他的执着与热爱。

我们在看的,是以科比为代表的近乎偏执的好胜心与竞争精神。

多年以后,人们都会记得科比布莱恩特的职业生涯是在2016年4月14日在湖人与爵士的比赛中结束的。事实上,真正属于科比以及他所代表的湖人时代的比赛在整整三年前的那个夜晚已经结束。2013年4月14日,科比在与勇士的比赛中重伤倒下,当时我在朋友圈写道:

当这个即将35岁的男人用连续几个晚上47+分钟的表现硬生生的将这支令人失望透顶的湖人从悬崖边上拉回来时,他却倒了下去。支撑他所有的努力与汗水背后的动力,不是一个季后赛席位,或者那相当渺茫的冠军指望,而是,他那近乎偏执的好胜心和曼巴精神。很难想象这个舞台没有科比会是怎么样,这不是他离开赛场的方式。

有朋友评论说:不会就这样退役,至少还能再打三到五年。我回复到:三年应该没问题,只要他愿意。只是我们心里都明白,科比再也不是那个年少如初的科比,再也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科比了,支撑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也许只剩下那对于篮球的执着的纯粹的爱了。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已经看到,复出,受伤,再复出,又受伤,很难有人像他这样在这样的年龄受伤倒下后依然坚持下来。整整三年以后的那场比赛,60分的表演,只不过是一个巡回的告别的终点,一个最后的仪式,以及一个完美的收官。

20年的时间,只为一件事情,一座城市,一支球队,抛开所有华丽的数字,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20年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我们看到了科比的决绝与坚忍,看到了他那不变的曼巴精神。这个舞台上也许真的再也看不到他了,但我们应该和科比一样,不感到一点遗憾,因为他已经将他上半生的全部都奉献给了篮球。

我们在看的,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但是情怀这种东西是靠不住的,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买过一件的NBA衍生品,没有购买过任何比赛的会员,没有到现场看过一次球。当那些熟悉的人和精神不在的时候,也许就真的会连新闻都不再看了。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1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