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品读(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 | 品乐书会

image
米开朗基罗《上帝创造人》

乔治•桑塔亚那在《人性与价值》说:

任何艺术都不是为了让人们进入神秘主义,如果艺术会有这样的后果,那只是偶然的,也许与我们的创作过程有关。因为任何艺术都是为了建构某种东西。正是由于眼前的和科学的东西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需要充实感性的东西,所以,当我们不满足时,这正是需要诗意的时候。

所以,让我们一起学习,告别针对艺术的神秘感吧!


十五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和十六世纪最初的三四十年,意大利处于一个辉煌的时代。

大师总是扎堆而来,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越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安特莱•但尔•沙多……实在是太多了,好多我都没听说过,就不一一例举了。

这段时期界限分明,往后退一步,艺术尚未成熟,向前进一步,艺术已经败坏。

就像丹纳将艺术看作花朵一样,这个灿烂的时期,可比作一个山坡上的葡萄园:

高处,葡萄尚未成熟;底下,葡萄太熟了。下面,泥土太潮;上面,气候太冷;这是原因,也是规律;纵有例外,也微不足道,并且是可以解释的。也许在低下的地段能碰到一株单一的葡萄藤,因为树液优良,不管环境如何也结成几串甜美的葡萄。但这株葡萄是孤独的,不会繁殖,只能算作变格。

环境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种而淘汰其余的品种,用重重障碍和不断地攻击,阻止别的品种发展。

意大利画派的特征:

丹纳对意大利画派的定义是完美的,古典的。意大利画派对风景是不重视的,主要的题材是人。

意大利古典绘画最大的限制是:精神不居于主要地位,既没有神秘的气息,也没有激动的情绪,不以心灵为主体。它们绝不强调暴烈痛苦的场景,也不表现深刻极端发杂的感情。

它绝不为了关切精神生活而牺牲肉体生活,并不把人当作受着器官之累的高等生物。

包含达•芬奇在内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

形式便是目的,不是手段;形式并不附属于面貌,表情,手势,环境,行动;他们的作品以形象为主,不重诗意,不重文学气息。

彻里尼说:“绘画艺术的要点在于好好地画一个裸体的男人与女人。”
米开朗基罗说:艺术真正的对象是人体。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画家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种族,一批庄严健美,生活高尚的人体,令人想到更豪迈,更强壮,更安静,更活跃,总之是更完全的人类。


产生的环境:

意大利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绘画形式,完全是由于民族本能。

意大利人属于拉丁民族。他们的特色是

喜欢和擅长布局,对内容不像对外表那么重视,爱好外部的装饰甚于内在的生命;偶像崇拜的意味多,宗教情绪少;重画意,轻哲理;更狭窄,但更美丽。

三个必要条件:

人要能欣赏和制作第一流的绘画,有3个必要条件:

1. 要有教养。

人必须先脱离原始的野蛮和桎梏,会静观默想,会修饰欣赏,由单纯的活着发展到想要点缀生活。

  • 意大利人头脑敏捷,即使一个下人,挑夫都能谈天,辩论,有着天生的审美感

他们好像生来就是文明的,至少接受文明很容易。

  • 他们很幸运,不曾被日耳曼人的侵略同化
    当整个欧洲还在封建制度下,人像凶悍有力的野兽般只知道吃喝打架活动筋骨的时候,意大利差不多已经成为近代国家了。

在运用思想,爱好典雅,讲究礼节方面,他们已经和我们一样,也许还超过我们。

2. 精神方面的修养更加平衡。

在同时期,我们来看看别的国家的状况,为什么伟大的绘画艺术没有出现在那些国家:

  • 德国——欧洲彼时最有学问的国家,可是太多的玄想妨碍了图画艺术,这是一个创立了形而上学和各种主义的哲学天堂。
  • 英国——忙碌于更迫切的事:温饱,孩子,政治,宗教……他们没有时间关心艺术,即使留意,不过是为了趋时和面子。他们谈不上欣赏能力,对于美丽的形体与色彩的感觉,不是出于本能,而是得之于教育。
  • 法国——人过分紧张,就像现在的中国人,特别是北上广深的芸芸众生
    a. 生活昂贵:大部分生活在勤劳艰苦中消磨;
    b. 向上爬的欲望:一切职位用会考分派,凭毅力和才能去争取,每个人心中隐约有当官发财的希望,却使得心绪更加烦乱

他们的头脑过分发热,过分消耗,过分兴奋。不论绘画或文学,都变现出这些征象,有时对艺术有利,但损害艺术的时候居多。

  • 意大利——精神更加平衡,没有野心的竞争,没有好奇心的骚扰,对生活要求不高,也不为宗教操心。
    这里的文明没有过度,一切都是恰到好处,水到渠成。

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教育,谈话,思考,科学不断发生作用,使原始的印象变形,分解,消失;代替印象的是赤裸裸的观念,分门别类的字,概念等同于代数,日常的精神活动变为纯粹的推理。

3. 促使艺术表现人体的大环境

意大利那时还没有稳定而长久的太平,人们只能自卫,动不动就发生决斗。

人老是在极大的危险中过生活,充满惊慌和激昂的情绪,来不及把自己微妙的心情细细辨别;他没有那种好奇而冷静的批判精神。

这些经常对肉体的体验,映入了人们的意识,因此他们能够充分准确地表现人体艺术。他们欣赏完美的人体,看到优美高雅的东西就快活无比。

他用不着受画室的教育,单凭自发的同情就能欣赏米开朗基罗的英雄式的裸体与强壮的肌肉,拉斐尔的健康恬静,目光单纯的圣母,陶那丹罗铜像上的豪放与自然的生命力,芬奇画像上的别有风度,特别动人的姿势,丁托雷托与铁相笔下的健美的肉感,剽悍的动作,竞技家式的勇武与快乐。

image
拉斐尔:《金莺与圣母》

image
达芬奇《自画像》

image
铁相《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产生伟大作品必备的两个条件:

  1. 自发独特的情感非常强烈,能无所顾忌地表现出来,不同怕批判,也不需要受到指导
  2. 周围要有人同情,有近似的思想在外界时时刻刻帮助你,使你心中的一些渺茫的观念得到养料,受到鼓励,能孵化,成熟,繁殖。

实际上,在任何一个环境,想要出现百花齐放的情景,这2个条件都是必须的。在steemit上,有很多人希望丰富社区生态,比如大伟 @rivalhw发起的月旦评活动, @angelina6688举办的“齐白石杯”绘画大赛,大鹏 @dapeng初创的后又过继给一姐 @tvb的“华语好声音”和“新人三个一”, @tvb的吐槽大会和反吐槽大会,这么多活动,都是为了繁荣社区生态。而这些活动有些已经暂停,有些还在继续。

Cn区要想兴旺繁荣,活跃的人口基数要大,敢于表达的人要多,提供有价值回复的热心人也要积极。我闲时翻看了一些以往的帖子,看到点以往的辉煌,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希望入驻 @cn-reader的活动越来越多,stemit上cn区的“文艺复兴”能够早日到来。

我之所以在steemit上开始发布《艺术哲学》的品读,并不是我水平高,而恰恰是我在艺术上相当于初生的婴儿,啥都不懂,通过学习了解一些,写点感想反思,如果还能有艺术修为已经走在前面的人来指点一二,那就更加幸运了。
@dapeng声望破 67:谈谈目前可抱的大腿 - 月旦评说:

我不是专业程序员,平时写的 R 语言代码自娱自乐,没人帮忙修改,凑合用。提交到乌托邦后,有专业的程序员作为 moderator,给我提出专业的修改意见,不仅免费,还倒贴给我 SBD,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这段话鼓励了我,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进步。


相关品读:《艺术哲学》品读(一)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18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