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自主-4,不一样的“钱”-2
之前有提到过图中A的思维模式“我-->钱-->幸福”,也是大多数人的模式,主流模式吧。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更直接一点,建立另一种如图B那样的“我-->幸福”的模式呢?
这里,“钱”不是没有了,还在,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位置。是在玩游戏吗?绝对不是的,A和B中虽然都有“钱”,但却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是两个概念。
A的钱因为是个前提条件,获得幸福的前提,所以人们会把能量聚焦其上。如果对幸福的定义不够明确,钱永远会成为获得幸福的阻力,是越不过的山、跨不过的河。而B的目标直接在幸福上,所以能量也可以直接聚焦其上。钱不是前提,所以永远不会是阻力,而是一种助力。这个助力只有大,小之分。
A所获得的幸福和快乐感通常都是比较短暂的,因为它是通过钱或者物质这个前提驱动的。也因此,下一次的快乐就需要更多的物质才能去驱动。B的快乐来源于幸福本身,所以更持久,而且这种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产生更多快乐的动力,它是有生产力的。这种生产力往往使得他们反而并不缺钱。
A信仰的是钱,或者被动地信仰钱。B信仰的是直接的幸福,是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那种幸福感。
钱在A中扮演的更像是“第三者”的角色,从中插入一杠子,把本来在B中只有“我和幸福”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搞得鸡飞狗跳。
两种不一样的“钱”,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是跳出“我-->钱-->幸福”这个怪圈,摆脱“第三者”的关键 。
2018-02-16
作为金字塔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在"经济自主"系列中,博主想和朋友们探讨和分享的是关于金钱,经济,财务及自由和自主的个人理解和思考,以及自己对此的一些思维方法和实践经验。所有文章在这里: biorabbit-finance 。
关于这个金字塔体系和本博客的更详细介绍请看这篇文章: Read me-1, 这是怎样一个博客?v. 1.0 | 月旦评 。
欢迎朋友们关注@biorabbit,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