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前段时间,又一场改革已启动。细细想来,这些似乎都是在2012年就已经布下大局。
每次改革都是一次“换血”,而机构的人员分流和职能转变,是这场“换血”成败的关键。
伴随着动人心魄的改革的是一大批普通人的命运流转。大历史往往靠 “小人物”来书写,今天的改革故事也是昨天历史的延续。本文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改革号角吹响
宣布改革那天,尚武和贾易都是心怀激动的,仿佛看见未来那个身强体壮的祖国特别霸气地行走在世界各地,为自己身处其中自豪不已。过了一段时间,幡然醒悟,才发现应该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回想一下,此次改革其实只是众多改革中一步棋,但也是关键一棋。尚武在一次跑完五公里做拉伸运动时,忽然冒出一句:意气风发的“他”肯定豪情万丈地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哪怕前面有地雷阵,有万丈深渊,也要勇往直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也有这样的一个牛人。
这次改革在分流人员上的作法和九十年代那次有些类似———拆庙赶和尚。这招很精妙,既能达到缩减机构层次、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又能避免谁走谁留的尴尬。在中国,人比事复杂。用新机构去推动人的思维升级,远比培养新思维人去推动机构改革容易得多。
机构改革剥夺的不单纯是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还有集团利益。其中难处可想而知,利益的焦虑和博弈早已开始。
尚武无法想象设计者们面临的困难,他只见识到本部门老大在安排工作时,各科室间的博弈。有一次,需要抽调几个人临时组建一个办公室,没有一个科室领导主动表示可以抽人,都纷纷陈情表示本科室的重要性和人手紧缺。
作为普通一员的尚武一开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听到这些传言,我们同大多数年轻人觉得很遥远,青春就是本钱,上面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怎么也落不到我的头上。而那些位置越高的人,越早就嗅出风雨将来的味道,都在早做了打算。”尚武回忆道。
而距尚武所在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的科室,年仅26岁的杨建则隐隐感到机会来了。他从小潇洒惯了,现在的工作也只是奉父辈之命,自觉对机关工作不适应。改革也是换一种人生的机会。
浩浩荡荡的改革大势中,一个人迎流而上,一个人则被裹挟而下。
等待中备受煎熬
改革压力传递到尚武这一级时,各种流传的调整方案无论内容是什么,对于尚武这一级机关都是不利的。媒体也纷纷为这次改革造势,大讲世界改革潮流,大讲为民为公。
公允地说,人员精简,解决人浮于事、层级过多确也是非常必要。
等待,是备受煎熬的。精简已成定局,而具体到每个部门,如何精简小虾米们不得而知。
谁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刻开始,三、四、五楼办公室熄灯越来越晚,长期出差的人也申请在办公室坐班了,而一、二楼办公室下午四点半就慢慢没有人了。但是能说清的是,三四五楼的人心里认为如果不努力表现,部分人就将转换身份——其实这有点杞人忧天、道不得法;而一二楼的人,你怎么努力表现,都将离开。
煎熬的感觉让尚武痛苦不堪,尚武在基层的兄弟时不时打电话过来询问:怎么等级不调整了?怎么我的申请还没办理下来?尚武喜欢做实事,他见不得这些事情被耽误。“等改革完,欠缺兄弟们的东西一定都会由新部门、新负责人补上。”尚武自我安慰到。
何去何从落槌
每一次机构改革都将改变许多人的人生方向。在征求个人意见时,尚武被部门一号贾易叫去谈过一次话,之后就再也没有了。
“经历改革的感觉是非常震撼!觉得四周暗流涌动,而自己却身无所依。”有人说,“我们都知道要改,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忽然一天宣布了方案。”
小人物的选择和被选择不仅可以给大时代作出贡献和牺牲,大时代也为小人物提供了新的机会和位置。有部分人重新启航成为弄潮儿,但,这只是少数。
在大楼里工作过三年的尚武和夏文,自然都做过官袍加身、挥斥方遒的梦,觉得“大丈夫当如斯”。直至今日,他们才发现人脉和能力一样重要。
自我选择扬帆启航
到了新单位,尚武和贾易相信新的血液能让各个处室更加蓬勃,因为“权力还在那里”。这些人年轻,有性格,棱角还未完全被磨平,希望他们能够带来一丝新风。
尚武和贾易今年都决定离开,尚武是因为无法适应最基层的生活,贾易是因为找到了待遇丰厚的地方公司。
这次改革,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每个人最终都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或者被做出了决定,生活还需继续,改革从未停止。期待大唐盛世!
尚武现在每日只是随心生活,享受美食也挺好,反正他也爱做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