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天气骤冷骤热,又闷湿难耐,夜里时常辗转难眠。
忽而惊觉,夏至已至。
这也是我在甬城的第一个夏至。
阵雨
夏至过后,阵雨纷然而至。
晚唐诗人刘禹锡曾在诗中描绘——“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那么灵动活泼又饱满含情。许是诗人眼中的生活总多一份诗情画意吧。
关于雷阵雨,孩童时的记忆会幸福很多。那时总唤雷阵雨为“太阳雨”,因为夏季的阵雨过后,多半会重开太阳。
“太阳雨”总是骤来疾去,往往几刻钟的时间里,就能酣畅淋漓地落一场大雨,孩子们便穿上红红绿绿的橡胶雨鞋,再披一身小小的雨衣,或是撑一顶小小的伞,就能在大雨里痛痛快快地踏水坑玩儿了。可能孩子天性爱玩水吧,脚掌落地溅起的水珠,自然就成了一长串脆响的笑声,竟还乐此不疲。
不多久,雨声渐止,天色渐亮,阳光穿透空气,地面热气渐渐升腾,笼起薄薄的一层雾气,四周一片清明。
想来,这样的“太阳雨”也是挺美妙的。
暴雨
成人世界里可能暴雨更有冲击力。
夏至日前后,暴雨的数量增多了。老天常常是酝酿许久,然后趁人不备地轰然来一场暴雨,总让人猝不及防。
印象里极深刻的是前几日的那场暴雨。
那天天色昏暗,云层厚厚的,一团团地铺在天边,远远看去,竟有几分水墨画的意境。只是这样的天色预示着暴雨将至,刚下班的我就开始跟老天比试速度了。
一路上,都是那种昏沉压抑的氛围,路人的脚步比平日里加急了,神色也匆忙,许是没备伞,当然即便有伞,也不足以抵挡狂风暴雨肆虐。
外卖小哥们的小毛驴骑得飞快,明亮的黄色制服在街头穿来穿去。
老太太们嘴里念念有词,赶着在暴雨落地前收拾好晾衣杆上的衣服被单。
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前倾着身子,直直地望着教学楼的方向,盼着赶紧接来孩子,奔回家去。
倒是胖乎乎的婴孩显得神色淡定,扯着大人的衣角,在草地上蹦跶,不愿离去。
忽然轰隆一声,天地变色,暴雨落地。
庆幸我已在家中,隔着窗子看大雨滂沱。
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
令人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些日子里,空气非常潮湿,因此家中的器物上常常笼着一层湿气,若不及时通风,还可能发霉,闻来呛鼻,更易生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笔下的梅雨季,充满落寞而单调的心境,却也极富画面美感。
梅雨季的雨断断续续,要下上个把月,少了些阳光,倒也多了些清凉。夜里静静听雨,也好入眠。
“热”
俗语有云——“不过夏至不热”,确是如此。
前些日子,天气还是忽冷忽热,昼夜有温差,气温也还在二十来度间徘徊,清晨出门还能享受清爽的凉气。
但是过了夏至,真正的酷热夏天就要慢慢现身了,气温日日升腾,正午的阳光也愈发毒辣。
走在街头,若是没有树荫遮挡,简直分分钟感觉自己会被烈日蒸发消失。
记忆里,夏日傍晚乘凉是挺开心的事儿。拖一把竹制矮椅,在院子里坐下,手里摇着圆边的蒲扇,扇起凉凉的风,也顺便驱赶恼人的蚊虫。一院子老老少少,说着闲话,就那么惬意地享受一晚的凉风和月色。
那么长的夏天,总要留些清新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