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杜甫《登兖州城楼》
《登兖州城楼》是登高诗的典范。
登高诗不乏天才之作,比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可是这诗我们学不了,不是天才勃发不可能写得出来。
《登兖州城楼》不一样,恢弘壮阔,却有迹可循。
先说诗义。
为了东郡的事儿,翻了好一阵地图。。
熟悉三国的同学应该知道,曹操是东郡太守起家,治濮阳。兖州则是一个大州,比得上现在的省。而本诗“东郡趋庭日”,指的却是杜甫小时候,父亲在兖州司马任上的事儿。唐代东郡改为滑州,离兖州隔着百多公里呢。兖州和滑州平等了,都是一个县的大小,属于河南道治下。所以这里的东郡不是实指,而是借古称代之。
趋庭,是孔子的故事。《论语》云: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
大意是孔鲤被孔子揪住学习。所以后人就用“庭鲤”、“趋庭”、“过庭”、“鲤趋”一类词语表示长辈对晚辈的教诲。
南楼类似“西楼”,并不非得是南边或者西边的楼,借字而已。
秦始皇东巡,刻石歌颂秦德,是谓秦碑;汉景帝子刘余为鲁共王,在兖州曲阜城内筑殿,是为鲁殿。
再说章法。
“东郡趋庭”是往日,“南楼纵目”是今时。重返故地,自然感慨颇多,讲明由来。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承“纵目”,宏阔浩大、俯仰千里。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开“临眺”,今日登临,想古迹依在,上下千年。
结句自然收束,意味不尽。
首联交代事由。微妙在中两联,次联接续首联,说空间之广;三联怀古意,是纵横时间,并打开结句。末联隐约点出父亲之教诲,正是“趋庭”之功,才有“从来”多古意,照应首联。最后归于踟躇,意味深长,余韵悠悠。篇章内在联系非常紧密,过渡就显得很自然、可靠,一空间、一时间,又大开大合、壮丽无比。
《登金陵凤凰台》写法结构与之相当类似,可以一并参考。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