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三)

魏晋南北朝是个独特的时代。先是英雄辈出、三国纷争,终于晋得其鹿。永嘉南渡,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划江而治。北方汉人士族蜷缩在东汉以来逐渐筑成的坞堡里,与诸民族政权相互妥协;百姓则饿殍满地、易子相食。南方本来多属“百越蛮荒之地”,也随着人口充实而繁华起来。

不难发现,魏晋南北朝早期世态动乱、人心惶惶;后期威胁减小、偏安一隅,在文风上亦有所体现。建安三曹、七子不能不慷慨悲歌,自是浑厚高古。二陆三张两潘一左,偷得一段浮华,笔下优裕富贵。永嘉时,人尚不能自保,更无几篇诗文传世——有能力的人要么马上征战,要么收置流民,贵族府上也无多少余财支持雅士。

经几次没诚意的北伐之后,谢安在淝水击败前秦,桓温灭成汉,东南无忧。文人墨客,便又风花雪月起来。直到隋一统之前,大体不过山水田园、宫阁楼台、远别愁绪,如是而已。

东晋的形势比南宋好太多,这是因为其时北方根本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政权。北魏时尚有柔然,亦不能全力南下,反而颇为刘宋所制。说到底,五胡乱华,这五胡彼此之间就有深仇大恨。《东晋门阀政治》开篇便有论证,东海王司马越与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各引鲜卑、匈奴为助,争权夺利、彼此混战,最终导致北方局势糜烂,匈奴、鲜卑成势。

诸胡人在这种混战里焉能独善其身?能坐大的,皆不知灭族凡几。各有仇敌,也实属正常。东晋初到南方,一片混乱的时候,各支胡、汉势力亦在北方杀个天昏地暗,自然无力南下。东晋遂从容收拾百越,安置侨民,垦殖广大而又肥沃的南方田地。

等到前秦、北魏立国,夹在南北之间,四面受敌。内部又民族众多,居心叵测——本来打生打死的人,被另一个强力部族镇压,就真的能老老实实当顺民?何况还有没能彻底灭绝的死敌部族,在扩张过程中不断树立的各方敌人,他们能稳固统治已经相当不易。

而东晋后方临海、稳如泰山;田地充足,民间矛盾不大;虽无大战,亦不少攻伐,将领、士兵都很成熟。如此几度攻晋,也不过是“风声鹤唳”罢了。

因此东晋南朝是抒情的时代。诗人们不用担心民间疾苦,也不必管那北方局势(没有亡国威胁,那自然只是总督、将军的事儿)。可以清谈辩理,也可以游山玩水——唯独一旦政局纷乱,就有可能转瞬被杀。除了庾信北上,便无人有“历史的迫切感”,却常谈人生多艰、生死无恒。

谢灵运、鲍照、谢眺、沈约、江淹、范云、何逊、徐陵、阴铿、庾信,大多辞章华美、善写愁肠,在继承东汉乐府、魏晋五言与民间歌谣的同时,又把它们纳入“雅言”的范畴,为盛唐的集中爆发奠定了基础。

陶潜是个异类。

13.陆机,字士衡,与弟陆云合称“二陆”。
个人喜好程度:★★★☆
基础版本:《陆机集校笺
参照版本:《陆机陆云年谱》
相关书籍:《世说新语笺疏》、《诗品集注》
介绍评价:
陆机是三国东吴名将陆逊之孙,陆抗之子,家世显贵,文名卓著。钟嵘《诗品》曰“陆才如海”,李世民甚至给《陆机传》加一笔:“百代文宗,一人而已。”晋军南下时杀害了陆机的两个哥哥(作为将领),但吴主孙皓力主投降,晋朝也有意快速稳定江南统治,广泛任用吴国旧臣。陆机的弟弟陆云在吴亡当年就为晋做吏,而陆机则隐居了十年,才接受征辟。可惜十年一去,西晋已经陷入混乱,八王之乱便在眼前,陆机这时入仕,真乃天命不寔,结果被夷三族。

陆机长于诗、赋,后者是文章且不论。他的诗雅致而又易懂,欲求“惊心动魄”,写来力透纸背、一往情深。另一方面,“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秀色若可餐”也是陆机手笔,可谓形容到位、流传千古。

例诗:

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
悲情触物感,沈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二首·其一》

14.鲍照,字明远,别称鲍参军。
个人喜好程度:★★★★☆
基础版本:《鲍参军集注》、《鲍照集校注
参照版本:《谢灵运鲍照诗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相关书籍:《文心雕龙义证》
介绍评价:
一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使我们的中学生耳朵里也算稍微过了一下两位南朝诗人。初唐、盛唐诗人在用语、结构方面多学南北朝,再来推陈出新。鲍照出身贫寒(小地主),抱负远大。但那是门阀士族的年头,其上进之路唯艰,也就不难设想了。最后,鲍照在刘宋宗室内部斗争中为乱兵所杀。

鲍照诗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发言”,一是“抒情”。前者描写民间疾苦、乱世流离、政局黑暗,“将死胡马迹,宁见妻子难”。后者则俊朗飘逸、生动鲜明,如“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木落江渡寒”岂不正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维前者清空,后者沉重。其边塞诗如“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亦虎步熊视者。

例诗: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鲍照《赠傅都曹别诗》

15.谢眺,字玄晖,别称谢宣城,竟陵八友之一。
个人喜好程度:★★★☆
基础版本:《谢宣城集校注
参照版本:《谢眺庾信诗选》
相关书籍:《谢眺诗论》
介绍评价:
谢眺,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谢,谢安、谢玄的后裔。谢眺中年,正值萧粱皇室动荡,岳父王敬则是齐武帝萧道成代宋的心腹,位高权重。萧道成没后,萧鸾篡位,对王敬则自然是多加防备。萧鸾将死,安排后事,便要处理掉王敬则。王敬则心知肚明,派家里老五通知女婿谢眺,密谋造反。可是谢眺一则为人怯懦,二来萧鸾乃篡位枭雄,早有准备,牢牢制住谢眺。谢眺无奈,只能扣住王家使者,上报萧鸾。王敬则谋反失败被杀,回头萧鸾再给谢眺升官,把这事一捅,谢眺亦为天下人所不齿。不管怎么说,这事确实是谢眺一大黑点,所以从四星半里扣掉一星。当然,更邪恶残暴的根由,是皇室争权夺利。谢眺身为王谢子弟,门阀士族利益集团的中坚力量,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萧鸾也做过宣城太守)

谢眺犹善写景,最有名的莫过于“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谢灵运、鲍照提供了山水诗的范本,有绮丽华美的,也不乏自然天成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眺更加清新、自然,虽然讲求声律、修辞,却不见太多斧凿痕迹。“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宫室豪华、杨柳盈街如在眼前。“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又多么生动可爱,堪称中国山水田园诗第一个高峰上的名珠。

例诗:

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谢眺《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

PS:
五胡是泛指,实际上包括很多不同的民族。而且,那时没有显著的民族主义,族人的归属感仅限于部族和一点历史渊源。同为鲜卑的两个部族就有可能是世仇。这一点玩儿蒙古史的@breathewind应该也清楚。草原上的蒙古人不过是个泛指,塔塔尔部是乞颜部的死敌,败给成吉思汗,也就唯唯诺诺而已。后来金帐汗国溃散,塔塔尔人可不会再说自己是蒙古人。

如果您对中国文学感兴趣,还可以看我的【中国诗人】系列: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一)
我所读过的中国诗人(二)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1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