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吻她
一只鹿在潭边漫不经心啜了口水
她眩晕地坠入黑暗中
——《少帅》
01
身为被祖师奶奶张爱玲隔着时空一手带大的学生,我似乎越来越没有女文青对于爱情的那种觉悟。
没办法,生于这个年代,没有华丽的长袍披身,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外,才是爱情。
祈求爱一百年,这不靠信念,而需要靠大时代的成全。
02
《少帅》(The Young Marshal)
据祖师奶奶所言,创作念头始于1956年,真正动笔在1963年。
这篇小说以1925年至1930年军阀混战时期为背景,以传奇人物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为原型,(一个内心无比细腻的爱情女导师又怎会忽略掉爱情界上这位风云人物?)
这是她当年锐意打入美国市场之作,所以以英文创作,可惜因为各种原因,这部作品只是未完成稿,现存七章,约二万三千英文字。
原稿的复印版本于1997年被捐往南加州大学的东方图书馆,也有部分原稿被捐到学术机构,但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见到相关的研究,于是拥有张爱玲小说版权的宋以朗(统计学博士,曾任全球第二大统计公司的顾问KMR)在2015年将《少帅》出版。
感谢他。
03
虽说《少帅》被定位为英文历史小说,但是张爱玲从来就没有写历史的意愿。
在那个混沌喧嚣的时代,她就像一个外表华丽张狂内心至清至纯的女巫,冷眼热心,过滤掉一切杂质,将纯粹的爱情提炼给世人。
“历史如果过于注重艺术上的完整性,便成为了小说。”
04
《少帅》跟《倾城之恋》有点儿像,如果按照正常发展轨迹的话,男女主人公就要分开了,但是在那个微妙的转折点,恰巧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这份爱情居然被成就了。
但《少帅》与《倾城之恋》和《小团圆》又不一样,它的背景牵涉是如此之大——
张学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中国的命运自东北起到西安事变可以说都系于他一身。
张爱玲其实跟他并没有什么交集,所以在创作中她需要大量地阅读资料。
据她在信中提到,原来是想着一口气把故事写到西安告一段落的,但是随着深入各种参考资料,发现北伐时期许多军政事日期都搅错了。
创作过程断断续续,直到1991年,她已经对张学良“失去兴趣了”,认为“他像一般二世主一样,没真正经过考验”。
彼时,“值不值得写”是个问题。
文章最后,以少帅抵达南京作为结束。
后来呢?在注重艺术完整性的情爱世界里,没有后来了。
05
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在豆蔻年华遇上了英俊潇洒的英雄少年,一见少帅误终身,从此情窦初开,为他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白头。
“帅府大少爷自己就是军官,有时穿长衫,有时着西装,但是四小姐最喜欢他一身军装。众人都叫他‘少帅’。”
06
少帅认为自己还是很规矩的,他说并不曾仗着自己的权势胡来,反过来,姑娘们却是因为他的权势而主动投怀送抱。那些年轻漂亮的姑娘要是沾上他都不愿离开。
他是美丽的毒药,让人上瘾。
“他拉着她的手往沙发走去。仿佛是长程,两人的胳臂拉成一直线,让她落后了几步。
她发现自己走在一列裹着头的女性队伍里。
他妻子以及别人?
但是她们于她没有身分。
她加入那行列里,好像她们就是人类。”
07
有人说,其实如果不是把张学良关起来,他可能早就去找别的女朋友了。
张学良对于这种说法并不否认。
他也说他的生活就是到了三十六岁那年发生大转变后彻底改变的,假如没有西安事变,他也不知道他还会经历什么,他和赵一荻或许也不会白头偕老。
晚年的时候他曾说过:“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患难与共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
赵四是对我最好的,却不是我最爱的,我的最爱在纽约。”
“他历劫归来,这对于她是他们俩故事的一个恰当结局,从此两个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童话故事里往往是少年得志,这种结局自有几分道理。
在那最敏感的年龄得到的,始终与你同在。
……
十七岁她便实现了不可能的事,她曾经想要的全都有了。”
08
没有任何名份,她还是毅然投身于一个茫然不可预料的禁锢之地,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说来说去,终究还是爱。
“他已结束了军阀时代。
……
终于是二十世纪了,迟到了三十年的他还带着两个太太,但是他进来了。中国进来了。”
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如果你想翻开这本书,那就仅仅把它当成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吧。
另,这本书的情爱描写镜头,跟《色戒》比就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09
当时读完《少帅》,我亦深深为这个男人着迷。
作为一个不合格的女文青,幸好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遇上这样的男人。
毕竟,这年代流行经济适用暖男,什么虐恋情深这种戏码,还是不要上演为好。
结合自己曾经的一个梦,创作了一篇文章
《犹是春闺梦里人》
@dancingapple/3typ3z
这便是我对《少帅》的读后感,有兴趣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