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一堂百萬美元的投資課(上)
看來在百幣瘋狂的階段,多談點投資失敗經驗,應該對大家是好事才對。所以,我決定囉嗦一點,改成三集好了。這一集我談一下我對於新創團隊運作的感受。
且聽我繼續道來 ...
上一集我已經稍微說到,這一切是慢慢有跡可循地發生了。當然,這是事後來看的。回想起來,所有的「當下」都只能在事後去推敲蛛絲馬跡,然後拍桌拍腦袋說,「對啊!當時怎麼這麼沒警覺~~」其實,這可能是人類的錯覺,我發現人類對於所有不確定的事物,都傾向用「當下應然」的參考系統來認知。
如果現在覺得當時很奇怪,當時為什麼不覺得?原來,「事後」本身就是「諸葛」,一切所謂真相,都只有確定之後才看的清楚。當然,按此邏輯,萬一萬一,這項目未來還真的平反了,活了,原來的現在這個「當下」的所謂真相,反而在未來的「當下應然」參考系統裡變成了誤解,然後我們在未來端著香檳慶功時,彼此談到此刻時,說我們一定是因為損失慘重而判斷失準 ... 按邏輯來說是這樣的,當然我沒指望這一天有可能。
簡單說說這項目的基本構成:有個大體系,這體系邏輯是希望能改進既有各種法幣與虛擬幣的供給量決定方式,改由一群特殊代幣持有者來當中央銀行,流通幣的發行量因此可隨時增減來適應體系內的經濟活動規模。思想很特別,企圖很遠大,可以慢慢從小的商業與經濟活動一個兩個開始,慢慢長大擴增。這體系是自洽的,完美地詮釋了經濟活動對於流通之所需。然後,這體系希望成為虛擬幣與法幣間快速轉換的橋樑,因此相對於其他加密貨幣體系,更能夠慢慢滲透進當前的法幣經濟。這裡也借鑑了比特股的錨定資產邏輯,有很多類似的設計。你可以想像,這裡面有多少可能性,一如比特股可以發行各種資產,這裡也有類似規劃。
最開始的子項目,當然是專屬的交易所。於是交易所成為最早開始運作的部分,慢慢等待其他部分完成,拚好拼圖,最後兜成那個美好的體系。只要那個體系的基本運作成形,放大規模與複製,那就簡單多了...
我其實還是為這想法深深著迷。我甚至覺得,這可以是我一生的使命。不是指這個項目,而是這項目背後那個我自年輕時代就非常嚮往的一種邏輯,這點我有空再談,這裡就不展開。
回到這項目的實際運作。簡單來說,大概可以分成三類人:第一,核心公司(稱為A公司);第二,交易所(稱為B公司);第三,由早期投資者構成的社區人員包括我(稱為C,community)。第三類之外,有些可能是交易所的交易客戶,或是投資很少,不太參與事務,數量也不是太多,就姑且忽略之。當然,A與B的員工也部份具有C的概念了。
雖然是出自同一個大概念體系,但他們很強調A與B不同,在法律上也刻意區別,未來還有更多子項目實體運作(也可能發行專屬新資產)也可能是類似邏輯繼續下去,只是目前只走到了把B分離出來。但A的業務根本還沒能展現在投資人面前,據說是法務、行政與機構投資方面的工作居多,因此只有B的活動似乎代表了A。
所有已發行的資產都在B裡,連beta都還不是,當然這些資產都沒辦法轉到外部交易所去,這是我稱之為虛幻國度的資產,其實不過就是電腦裡的數字罷了(當然,比特幣也是)。算一算,除了外界正式的加密貨幣可以存入之外,這裡已經有5-6種資產,以一種只有內部有在follow的人才能理解的方式彼此關聯著。
好吧,傷心事別多說。咱們談項目運作。話說創辦人裡有一位靈魂人物,姑且稱之為G(god),G是負責以代碼建立這帝國的主體,所有構想幾乎也來自他,說他是這國度的上帝不為過。上帝當然不受A跟B限制,這世界沒有代碼還能玩個鳥?於是眾人在談話平台上日夜等著聽著,上帝又有什麼進展了,又要告訴我們什麼好消息了... 消息與交易所的各種資產之間的相對價格有微妙關係,C裡頭的人,彼此之間,是締約的盟友,但在交易所之上,卻是競爭的對手...
偏偏,G有著很多開發者都有的任性性格。偏偏,眾人通常就會覺得,天才就是這樣,靠他就對了。G可能今天高興,於是把A公司今天的高層開會內容給不小心走漏了;一時興起,就決定發行一個神祕的資產,看你順眼他就給你一個;心情不好,決定體系內的某某規則要有所調整,於是你想半天決定的配置方式又得跟著變...
你以為我對他很不滿。不,我至今還是難以相信,上帝是個平凡而庸俗的小偷,儘管這樣的指控已經甚囂塵上。我是從我說的懷疑時期開始,慢慢把G放回一般人的地位,但我至今仍會等待最後有證據支持再來論斷。我總覺得,能夠想出這些東西的人,不會有這麼無趣的偷竊心態。
話說,G橫跨在A與B之間,呼風喚雨,其他官方人員都對他尊敬有加,儘管或許有不同意見,但似乎從不檯面化。事後,我都可以理解這些官方人士。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當下應然」裡:
我雖然覺得這樣不妥,但某某某都支持G,G也對我的提案不理睬,算了,或許他們自有理由.... G這樣做不對吧!怎麼可以這樣做事呢?可是代碼在他手裡,難道我要為這件小事鬧得大家不開心?...G一人獨撐大局,不應該也不合理,趕緊找幫手,誰來找?G吧?
社區裡不乏偶而出來放炮質疑的人,但G總是親切誠懇以對。其他人,因為早期投資,在帳面上都算有賺錢,對於G也都心存感激為多。進度不如預期,就只能等待... G這會兒發生小車禍,昨天又熬夜趕工,甚至預計要展開新人生結婚去... 項目的表面進度,跟著一起走走停停....
而就在後期眾人耐性達到頂峰之際,戲劇性的事件,粗暴地把G從這盤棋裡拿走。G的消失,讓一切不合理、質疑、不滿全部浮上檯面,A的人,B的人,更多的C的人們,漸漸發現每個人的「當下應然」因為G的消失而各自發展新版本了,爭吵、指謫、指控、解釋、離職、擔責任.... 戲劇一齣齣上演。我們做為第一排觀眾,原本還在等著後面第二排、第三排... 很多很多的觀眾以後慢慢到來,突然發現,台上劇組、燈光、化妝吵成一團,甚至有人也衝上去加入了...
原本台上有寫著我名字的一盞小燈,上面亮著一百萬美元,燈滅了... ^^
今天看到有一位公開發表離職信。他說,他過去任職期間,盡心盡力為項目奉獻,從沒有機會接觸客戶的資金,所拿工資也是用體系資產支付的,而不是法幣。去年十月就停發了。他認為他雖然還是認同公司願景,但自認繼續留下來也沒有辦法幫助這項目恢復了,所以選擇離開,但是以C社區的一員繼續配合可以協助的地方。
這位是職稱有C開頭的那種CXO之一。看到這信,我幾乎可以自己想像出所有曾有官方身分的人,寫出屬於他們的「當下應然」的離職信,甚至包括G。於是,這一整件事情,就變成一個無主孤魂,沒有人有錯,你無處可指。於是指向上,一切都是偶然的不幸。
「我們都不希望這事發生哪!」所有人都會這麼地說。
我繼續坐在台下座位上,把我的「當下應然」抽離劇場,放到人生旅程的層次裡來品味。
好啊!這齣新戲也不錯!今朝有戲,今朝看。
諾大的戲院哩,遲早會空蕩蕩無一人。等我寫好我的看戲心得筆記,我就會轉身離去。
會的。我會記得關燈跟關門。
晚安。
下一集再敘囉。
images -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