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 致未來 之 9

在這個文字與影像能夠瞬間大量複製的電子時代談書,是不是有點過時了?

人們不再看書了,他們上網,看電視,看電影,用著即時通訊的APP... 文字簡短,用過即丟;照片更好,不用打字;影像,必須在7秒之內留住人...

人說整座圖書館,內容可以收入比人的小指頭還小的記憶晶片裡,甭說什麼大英百科了。圖書館都沒戲了,書本們是不是就該自覺一點,走入歷史吧?別讓那些懷舊的老人們防礙你把握住漂亮下台的機會了吧...

電腦嘲笑著書的原始與落後-
「還在用實體的紙張與墨水在記錄文字啊?這幾千年了都?看看我直接load跟search database多厲害!」「你看你看,還有這些密密麻麻小字跟附錄呢!咱們一個hyperlink就解決了,翻來翻去的多累人啊!」

書本。只是靜靜地存在。不爭辯,跟這世界。

它沒有連網功能,沒有虹膜辨識,沒有AI套件,甚至可能也沒有QR code。

不能個人化,不能更新版本除非你買另一本再版,不能簡單地讓你不用真的書籤而能快速到達你上次還沒讀完的段落。

看來是這樣就這樣了,該是闔上書本,讓它走上2000多年前竹簡的道路了。該讓位給這些高度智慧化的裝置們,開啟人類知識數位化的歷史新篇章了吧?

且慢!懷舊的老人們想任性一下,為書本辯護一番。

書有味道,你知道嗎?書香門第不僅僅只是一種譬喻,書是紙裝訂而成的,紙是大量木材纖維製成的,儘管過程中會加入許多藥劑,但紙的材質跟2000年前在本質上是沒有太大變化的。

因此,書來自於林木,林木來自於陽光、空氣與水,來自於同樣孕育我們的自然,那是自然的味道。年代久遠的書會泛黃,味道會有陳腐味,書,同樣跟著自然四時緩慢的節奏。自然孕育自然,書本裡也會有蠹蟲,甚至是壓死的小蟲,像是被寫入木材的年輪一般地標本化了。書也可以有自己的小小生態系。

電腦什麼味道,別鬧了。

書的書寫,看吧?書寫書寫,沒有書怎麼寫。書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器皿,遠遠不止。書的知識呈現形式就是人面對世界思考的姿勢。我們只能單線思考,不能同時寫著文章,同時想著小三。停下筆來,你可以想一會兒小三(警語:婚外情是不道德的!),想夠了再繼續寫文章。這文章你會想分個段落,來個起承轉合,完成你對於這議題的思索,也完成你這一本書。當最後一個字落下,這作品就問世直到永遠,書就是你,你就是書,頂多,只是有沒有讀者的問題罷了。

書的存在,用現在話說,就是對於作者思維的複製與貼上,以一種自然實體的方式,讓讀者擁有,珍藏,甚至膜拜。書是以作者為核心的,不是讀者。在這個世界,書本不須客製化、個人(讀者)化,不需要任何code與連網,不需要超連結。

每一本書都是一份邀請函,是作者向未來不特定讀者發出的請柬。你若願意,花遠超過點超連結的時間,不放過每個註腳,甚至閱遍作者先前著作,而能讀懂其中的暗喻與不可言傳的妙處,你就是這封請柬的對象。接受它,你將可以跨越時空而「上友古人」。

How about that, computers!? 電腦們你們大可搞一整面電視牆,每個方框同時播放史上二十個最偉大哲學家的哲學理論精選並以詼諧短劇呈現,但地球上沒有一個人類能夠進入這個情境,或許以後的AI能夠,但我們人類都不會懂的。

更別說人閱讀之後,與書產生的情感了。這段是在那個跟他吵架後的下午看的,書頁上還留著斑斑的淚痕;那一段是在湖邊樹下看的,蟬鳴仍在耳邊,鳥屎味還依稀在書頁角落。這幾句精彩,是用那支快沒水的紅筆畫的;那段話引人深思,旁邊寫上了幾行小字是情緒激動的回應... 

噢,別跟我說word檔案可以寫附註了好嗎?


親愛的未來,

在歷史上這個文字與影像能夠瞬間大量複製的電子時代談書,是不是有點過時了?更別說這時代的我所難以想像的你的時代了... 你們還知道什麼是書嗎?

我所盼望的是當你在幾百年後看到這篇,非常興奮地拉著你身邊另一個未來人說:「欸!你看你看,這次他提到「書」了耶!」而「書」並沒有消失,而是轉化了,成為一種具有古老傳統而神聖的象徵,你們盡可能地用最原始的方式來製造書本,一樣有書的紙香味,甚至故意放入蠹蟲的卵。

書一樣不能連網,一樣跟幾百年來,幾千年來書寫的方式一樣。未來的「書」成為個人選擇出版「思想產品」的形式選項之一。「思想產品」可以直接下載到任何未來的媒介上閱讀,但「書本」則是一種限量的、高級的表現形式,代表著人類思想千百年的傳承... 當然,這只是我的盼望。

我知道,知識的承載與轉移,不可避免地要成為書本逐漸卸下的任務。如果一張電子地圖能夠自動導航連結附近消費訊息與折扣;如果一片食譜電子平板能夠放影像,偵測重量與溫度,來協助你煮出美食;如果歷史教育能夠透過超連結、VR/AR等擬真電子遊戲來加速學習...我看不出來這些趨勢有什麼好抗拒的。


只要人類還思考,書本就還有機會,成為思考的實體代表。


親愛的未來,我們這時代,人們常常被問這個問題:「如果你要被一輩子流放到一座孤島上,你可以帶一本書去,那會是本什麼書?」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問你用什麼精神食糧安身立命。我希望,這問題,到你們的時代,依然是個能被理解的有深度的問題。不管,你們想帶什麼書都可以-叔本華、托爾斯泰、馬奎斯、村上村樹,或是詩經,甚至是飯島愛。都可以。

最後,分享兩位我們年代傑出的詩人書寫關於書的片段給你。

鄭愁予《賦別》
...
風箏去了,留一線斷了的錯誤;
書太厚了,本不該掀開扉頁的;
沙灘太長,本不該走出足印的;
...
席慕蓉 《青春》
...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


此致,未來。

#dearfuture

images credit: pixabay.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3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