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Vulture for CNers Issue 08 |《文化读瘾.一周译报》第8期:在喜马拉雅山脉彻夜欢舞

Culture Vulture (#culturevulture) is a Steemit writing challenge initiated by @eroche. You may read here for more details and the latest update.

Culture Vulture for CNers is a cross-culture translation project in collaboration with @eroche and carried out by @deanliu and @ygern. We'll pick at least one article every week and translate it into Chinese, aiming to bring cultural diversity to the #CN community. All translated articles from this series will be published with permissions from the original authors.

《文化读瘾.一周译报》是一个翻译行动,我们每周将至少精选一篇来自 #culturevulture 的文章,经原作者同意后翻译成中文,以 #cn-culturevulture 标签刊出,希望把这些有趣、多元的内容透过我们认真的筛选与精细的翻译,带到cn社区人面前呈现,拓展视野、丰富生活。

各位CN区的朋友,大家好!

休刊(?)一段日子之后,今天,终于,给您带来第8期的《文化读瘾.一周译报》。

本期选文讲述的是北印度喜马拉雅山区的节日庆典。喜马拉雅四个字,对我们来说,代表的是浩瀚无垠的想像世界。本文作者 @goel.tarun是一位长时间在喜马拉雅地区旅行的工程师。他分享了许多来自喜马拉雅世界的文化记录与摄影作品,大家不妨到他的页面上去呼吸一下高山的空气。



在喜马拉雅山脉彻夜欢舞

Original tittle: Festivals of Himalaya (1) - Insight Into the Himalayan World
authored by @goel.tarun, translated by @ygern

我想带你一瞥喜马拉雅地区即美丽又神秘的文化——那里的人戴上了面具,彻夜舞蹈,迎接冬季的到来。

当然,喝酒是这些节庆活动的重点之一。这个节日主要在大喜马拉雅山带(higher Himalaya)地区庆祝,如印度喜马偕尔邦的库尔卢(Kullu)和拉胡尔(Lahaul);各村庄依作物收成时间,举行各自的庆祝活动。

在当地的语言里,这节日称作“Phagli”或“Fagli”。

在Phagli节庆里,男性村民戴上面具,跳上一整天的舞,然后在夜晚拜访村里的各家各户,献上祝福,祈求下一季的收成。喇叭与鼓声奏出传统乐曲,男人们喝着酒,在这如醉如幻的乐音中,持续好几个小时不间断的舞蹈。

舞者代表着神话中的人物,他们穿上彩色长袍、戴着面具,在每一个村子里踩踏着仪式性的舞步。坐在轿子里的神祇(那罗延神或毗湿奴神)也随着舞步走在头戴面具的舞者身边,驱赶着每个恶魔面具上的邪灵。这些舞者穿戴着花卉制成的头饰,面上戴着的是代代相传的木制面具,身穿的则是取材自当地一种称为shruli的草叶手工编织而成的长袍。

跟这个高山地区的其他节庆一样,Phagli可被归类为欢庆收成,同时旨在维系社会网络的冬季节庆。庆祝Phagli之后,冬季作物就会收割;接着,你的命运即将被困在冰天雪地里长达数月——所以,趁着现在,先来尽情欢腾吧!

对女人来说,节庆就是她们的假日。她们坐在屋顶上或阳台里休息,享受着喜庆日的气氛。这里的房子多数是以木材和石子盖成的传统建筑。房子延伸出来的阳台以倾斜的木梁支撑着,而我曾经见过52个女人同时坐在这样的阳台上!我想,他们必定有某种土木工程技法!

舞者是神明随机挑选的。(在印度,有多达三千三百万个神明!)这就像是彩劵开奖,而即使你没有被选中为舞者,家里也必须至少有一个人出席庆典。缺席的家庭是会被惩罚的。当每个村子都完成了庆祝与舞蹈的仪式后,接下来就是“Beeth”仪式了。

Beeth是跨村庄的聚会节庆,在至少两个或更多的村子之间轮流举办。简单地说,Beeth仪式就是跳舞和喝酒——接着继续跳舞,然后再喝更多的酒。

因为我们行程的时间有限,只好错过了Beeth庆典。不过,每一年庆典都会再度到来,让你的生活增添色彩。我早就听说Thatibir和Malana等地的节庆颇具规模。我想,这又是我到巴恩贾尔(Banjar)地区游览的另一个理由了。

我们赶着夜车从旁遮普邦的昌迪加尔(Chandigarh)前往喜马偕尔邦的马恩迪(Mandi)。休息几个小时之后,我们再度启程,前往巴恩贾尔地区的Jibhi。

当我们走上305号国道时,绿色的特桑(Tirthan)河谷展延在我们眼前。我们整个行程都在与时间赛跑。虽然这条道路被称为国道,但在这个地区,道路宽度的标准似乎跟我们不一样。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会称之为小巷,只是路边不是商店,而是耸立的高山和深不见底的峡谷。舟车劳顿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Jibhi。

我们寻找着期待中的喇叭声与鼓声,视线转向山坡,想要一睹那群戴着面具起舞的村民。

微弱的声响开始从远处传来,接着是村民们的欢呼声。他们就在那里——身穿原始的美丽服饰,踏着传统舞步。他们身旁围绕着人群,等着轮流加入舞者的队伍。山坡上到处都是一群又一群的人,在自家屋顶上观赏着这场独特、精彩的演出。

你看!这喧哗的庆典,就是这个山谷迎接我们的方式。

村民跳着舞,时而摆动、时而旋转。他们身穿的长袍,是用草叶精心编织的;另外,他们还戴着花环和披巾。舞者的脸上戴着色彩鲜艳的木制面具。当地的神祇占据着中央舞台,庆典启动之后,全村的人随后加入,现场开始沸腾。

所有照片为原作者所摄,使用器材:Nikon DSLR、Tamron 10-24镜头。





  • All translated articles from this series will be published with permissions from the original authors.
  • Author's liquid reward (SBD) from this series will be used for supporting the Culture Vulture Challenge project (60%) and the selected participating original author (40%). The remaining author's reward (SP) will be shared among two project collaborators.
  • Article selection for this translation series is independent of, and hence has no impact on the Culture Vulture Challenge winner selection.
  • Articles pertinent to the Chinese culture would only be considered und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as our primary purpose is to enable people from the cn community to see beyond their usual surroundings and connect with the versatile cultures around the globe.
  • 文章发布皆已取得原作者同意。
  • 这系列文章的作者收益,SBD部分60%将资助Culture Vulture Callenge项目,40%则回馈给原作者;SP部分则由两位合作者共享。翻译工作主要是由 @ygern负责。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1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