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愉快,伟大祖国马上生日了,这一次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纪念日。这一次,国假8天,史上最长国庆假期了也是史上最长国假了。这是因为,这次恰逢“国庆”与“中秋”相遇之际,所以假期合并,导致的结果。
谈到假期,熟知的无非是“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
我们有了自己的传统的节假日,在如今,我认为这仍然是正确的,每个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是一种独特性,就好比每个人的一生,各种纪念日一样,都有独一不二的意义。人可以同一天结婚,但是意义显然不同。
作为80后的我来说,青少年时期之前,假期对我来说,无非就是“暑假”“寒假”“周末”吧。印象中,我记得那时候的周末,开始的时候是2天,后来是1天,然后是单周双周,可是现在查看资料,其实是1995年开始,国家实行了每周5天工作制。
以下是部分国家假期历史简单罗列:
1995年5月, 中国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
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春节、“五一”和 “十一” 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每年3个连续7天的长假, 使中国人每年的法定休息日达到了114天。 而每个长假掀起的旅游消费热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被人们称为黄金周。 2004 年,国家旅游局表示,短期内不改变黄金周长假制度。
2004 年2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建议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取消黄金周,强化春节长假。
2005年6月,中央部门发布文件详细说明增设除夕、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的重要性。
200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到人民大学听取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意见。
2007年2月,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法定节假日调整呼之欲出,新华社发表长文深度分析黄金周调整的政策背景。
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的方案在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2007年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三是节假日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3]
2013年11月27日全国假日办今日在人民网等网站公布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方案,并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三套方案中,并没有一些网友期待恢复的“五一”劳动节7天长假。
201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作如下修改: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本决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从以上国假的历史渊源中可以了解到,新中国的国假是在逐步发展中的,随着国情实际情况在调整,变化,既能提现与国际的接轨,又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注意了国人的健康娱乐需求。
但是中国人口众多,每一次长假,都是各方面的一次“大考”。
我这篇文章,由于篇幅所限,仅能简单描述下中国节假日的历史进程。对于生活在中国的每个人,都应该能理解。但是对于更年轻的一代入,可能也许不是太了解,因为他们生来就有黄金周了,而80后之前,跟随着这些节假日一起走过,其实都很清楚的知道其发展过程。
在这里祝各位STEEM中国的朋友们,国庆中秋双节愉快。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