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兴趣这个题目的时候,大脑里不由得回想起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日子。那段日子里,每个毕业生都会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这个抉择是由兴趣与专业引发的,并深深的影响着他们的未来。
我同样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当年我的高中是一个颇为严格的重点高中,在高中里,我们一遍一遍的学习着语数英、物化生,以至于当我们报考大学志愿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等一个个名词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只能用大脑中固化的思维去尝试着去理解这些难懂的方向。“我喜欢打游戏,还是选计算机科学吧”,喜欢打游戏的我便把计算机当作了我的兴趣。同样喜欢打游戏的小伙伴们迫于家长压力,选择了热门的土木工程,就像自由主义败给了实用主义。就这样,喜欢打游戏的选择了计算机,喜欢开车的选择了车辆工程,喜欢机器人的选择了通信物联网,被迫选择到热门专业的同学,反而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而这,便是我们当时一见钟情的兴趣。
随着大学生涯的慢慢进行,我们对于自己的专业真正的理解了,明白了计算机不是像打游戏那样有趣,而是天天在实验室里画电路图、焊板子的无聊,是写汇编调试硬件的枯燥。这对当初的我们来讲,无疑是不幸的。当我们以为一件事情是美丽光鲜的时候,那可能是因为我们还不理解它。每件事情,每个方向,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兴趣与枯燥,悲伤与快乐。但是我同样又是幸运的,我在真正的了解了这个方向的时候,我没有排斥它,我从枯燥的程序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是每次修复一个bug的快乐,是每次完成一个模块的满足感。
兴趣不是一见钟情,就像在生活中看到别人画画很有趣,我们便把画画作为自己的兴趣,但当我们真正的接触之后,才发现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无聊与枯燥。此时,如果我们把这种过程当作快乐,那么兴趣便是找对了,但是如果我们耐不住这个寂寞,放弃了这件事情。那么与其说我们的兴趣改变了,不如说这不是我们的兴趣。
兴趣同样不是涉猎广泛的浅尝辄止,比如在我们快节奏的生活里,它不是偶尔去一次的健身,不是放纵自己的ktv,不是天天刷不完的微信微博。它是一件在我们深入了解之后,能够接受它的枯燥乏味,并从中找到乐此不疲的感觉,愿意为此付出时间的事情。
想到了民国时候,京津地区的一些老字号:泥人张、快手刘、刷子李等。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工作一定是枯燥的,但是我相信这一定是他们的兴趣,才让他们在自己的行业做出名头。我们同样如此,只有尝试了,深入了解了,依然醉心于此,那么便可以说我们的兴趣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