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喜欢辩论

 the pic source  from pixabay.com 

   我印象中记得,上个世纪90年初的时候,国内的辩论现象好像风靡一时,无论是社会,或大学,甚至一些中学等,人们似乎都在那里,看着电视上那些年轻的选手,滔滔不绝,声音洪亮而又局促,似乎要通过气势把对方从精神上压倒,从言语上将对手击垮,多数人都有个误区,以为那种口若悬河便是优势,便是占了上风,但全然忘记了那句老话:有理不在声高。


   国人提起辩论,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便是三国演义里诸葛孔明舌战群儒的形象,诸葛亮作为一个“外地人”,在江东的陌生地盘上,面对一群儒生,却在那里有理有据有节地同他们辩论着,说的那帮儒生哑口无言,最终也让孙仲谋下定决心联蜀抗曹。


   但是,我们可能只注意到诸葛亮高谈阔论、意气风发的神情,却似乎没有认真去了解下诸葛亮舌战群儒背后的深层思想和内容,事实上,抛开这些不说,从当时的局面来分析,联蜀抗曹是很英明的选择,也正是这次选择决定,才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而在赤壁之战后,真正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我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主要意思无外乎两点,一是有理不在声高,二是要想说服别人,口才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得靠事实,用那句老话来说就是“以理服人”,否则即便逞一时口占了上风,也是很难让人心服的。


   我在少年的时候,就不太喜欢跟人辩论。我认知中的辩论应该是类似古人吃饭那种,一人一方小桌,前边有小菜,有美酒,每人端坐于后,边吃着小菜,便品尝着美酒,然后大家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地彼此抒发着自己的观点,既可以公说公有理,也可以婆说婆有理,说到激动处,不妨暂停下来,喝点美酒,或者让对方可以继续先说,一副温文尔雅君子之风。。。辩论完之后,大家相互握手,彼此互相敬重,恨不得有种相见恨晚,英雄惺惺相惜的那种感觉,这才是辩论嘛!


   而现实中,我发现很多辩论到最后已经不是辩论了,已经快发展成争辩了,辩论让人感觉很有文化和修养,但争执就显得很没水准了,双方脸红脖子粗,似乎谁的嗓门更大,谁更咄咄逼人,就能让对方妥协或退让,事实上这明显不可能嘛,如果真想获得那样的效果,你可以参加拳击甚至日本相扑比赛,那才是很靠体力的。


   我经常留意到很多文章的评论,事实上无论是辩论或者评论,我认为说千遍万遍,归根结底都是要事实来说话,以理服人,虽说“话不说不透,理不辨不明”,但我常看到很多人动辄就用道德、民族、甚至一些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理由堂而皇之地讲出来,大有一种你若不接受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下场,从前的我每逢碰到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时,总是嗤之以鼻笑其可笑,而现在再碰到这样的评论或观点,我反而会绕着走开,不评论,也不参与!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2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