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当附于成长 我自与你同行 | 月旦评征文

DSC_0064.JPG

小朋友今年也入园,背上了小书包。念着孩子入学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慨,但说不清,也道不明。如此幼小的年纪,每天要早起,过几个小时的集体生活,对于为父者,自有些难以适应的不忍。不用和我说孩子应该独立,应该学会这样,应该学会那样。到个人心里,就是“舍不得”三个字。

老师建立了通讯群,每天会把一些通知放在群里,让我没想到的是,幼儿园小班已经开始有家庭作业了。

偶尔在路上,听到电台广播里,主持人发起讨论教育方面的问题。有关于幼儿入学的,有关于小学生、初中生家庭作业的,有关于高考的,讨论往往就很热烈。

曾经我的老家——江苏的某基础教育强市,发起了名曰“家长学校”的运动,因此,新一代的学生家长也被牢牢的抓住,孩子在入学、升学时,要提供你的工作信息,写清你的职务;你在业余,需要完成学校布置的种种作业。我有亲属为教育从业者,这些让他们都倍感荒唐。

试问,基础教育优秀又如何?能否为孩子培养出优秀的学习习惯?能够历练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答案基本是否定的。

学生和家长不堪重负之余,学校和老师也被动负压。

教育和政治因素挂钩太重,导致了资源过于集中,而导致跟风之象在教育领域愈演愈烈。

资金是学校建设的基本,获得资金的途径是评级,评级给学校施加压力,压力到了基层,就演化成了“家长学校”这类滑稽品。而教育创新本不是一蹴而就,是在革新传道之法,让新时代学生更容易地接收知识;是顺应科学的发展结果,去伪存真。

而我们的教育到当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下,玩的还是升学率,似乎有些哭笑不得。学生需要高分来升入理想的学府,以求毕业找到高薪的工作;老师需要升学率完成自己的指标,以换得奖金和升职。

这一切的一切看起来多么地你情我愿,多么地合情合理。可是,我们教育的本初又是什么?

是为了成材。

让学生能够明理,了解自然的规律,熟悉历史的变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强健体魄,健康的身体,清亮的身心。

最后,当走出校园之时,是一个善良、敏捷,有思想,有爱好,有幸福追求的人;并不一定要手握一等奖学金、学生会主席以及厚厚的从业资格证。

有人玩笑说,我们现在的孩子,在该玩的年纪里写作业到半夜,最后又在该发奋深造的年华里通宵游戏,挥霍青春。

这些是我作为一个新入学孩子家长,同时又是历经十七载寒窗之人的困惑。诸君又作何感想?

至此,我恍然得解。立愿,必多花些心思在孩子学、教之上,应该不是文中的那些指标之谈,而是要以爱和守护的方式,助他思索人生,追求幸福。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19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