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国庆节、中秋节双节连在一块,史上最长的8天的假期,相必此刻很多人都在路上吧。你去了哪里呢?你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哈哈,我的政治方向是很正确的),旅游已逐渐成为了假期里的标配。甚至还出现了“旅游鄙视链”,回乡游的被跟团游的鄙视,跟团游的被自驾游的鄙视,而出国游的自以为才是得到了旅游的真谛,但是鄙视链的最顶端是室内游者,“世界那么大,派你们去看看”,哈哈!
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一块出去玩,看过黄河的落日,去过长江的尽头,吹过东北的冷风,河南、陕西、山东、吉林等附近几个省份都跑过了。有历史人文的景点,有自然的风光,每到假期就提前计划、准备,但是仅仅就是为了出去玩,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来到历史人文的景点,历史并不是很了解,人文也并不是很熟悉;看到自然的风光也只是欣赏一下,因为本身没有什么压力也并没有什么放空自己的感觉。
工作之后就很少出去旅游了,首先是没有这么多自由的时间了,更重要的是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很多地方都有民俗博物馆,刚开始的时候很新鲜,拍了很多照片,可是后来看的多了,也觉得并没有什么。首先,我对这方面的东西并不是很感兴趣,然后我了解也并不深入。两个不同地方的博物馆陈列的东西在我看来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对于我这个外行人来说也就是看看热闹!
我的一个朋友经常这样说“换个地方缓解一下压力”,甚至在毕业的时候去西藏想要回来之后就改掉之前的坏习惯,脱胎换骨变成一个全新的人。我觉得旅游的确是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紧张的情绪,放松心情,但是如果每次都给旅行加上很多目的的话我觉得往往会适得其反的。
首先,如果是因工作、学习上的压力大,手边的事又多又烦而想要逃避的话,旅行的作用是有限的。很多事情不会拖着拖着就自己解决了,短暂的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是想要把旅行当做一个仪式,之后就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工作,以全新的面貌去生活的话,没问题,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有仪式的。但是如果仅仅是要靠旅行这个仪式来达到脱胎换骨改变自己的话是不够的。想要改变更重要的是仪式之后的努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还是先读书吧。当我们了解了山海关历史,熟知了那里几百年来的激荡风云后再去那里会更加激情澎湃;当我们读过《百年孤独》,想要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才写出了这样魔幻的故事时再去参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故居才会更加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