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类新生事物来说,普及总是很有难度,而在某些市场,一些神秘的因素还会将原创者生吞活剥,近些年来,借助社交网络等方式进行几何级传播的营销方式备受重视,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我们今天看到了Facebook、腾讯等企业在各自领域的辉煌,但是也应该注意到,亚马逊、苹果这类企业的颠覆性成就,社交从来就有,无论是古代以宗教的名义,还是如今以吃饭的名义,但是全新的方式同样可以令固有的仪式更加方便、有价值,从而得到普及。
发明轮子当然是一项很伟大的成就,但是给轮子装上轮胎才能提高效率。近些年来,很多试图以知识付费为名的服务层出不穷,无论是脱胎于知识问答网站,还是近乎新兴宗教的形式,绝大多数服务提供商都试图利用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用户,简单来说,冲动付费,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也有很多具备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加入进来,但是观者寥寥。
的确,从更广的领域来看,一些内容服务商也试图充当造王者的角色,这其中最具产业性的也就是选秀类节目和活动了,但是这些形式也有一定缺点,那就是虽然鹤都是从鸡群选出来的,但位置有限,不能令每只鸡都变成鹤,或者高级点,凤凰。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无论是通过明星,还是通过几个普通人,不都是可以让服务商本身获利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偶像》的收视率好像一直在降,成为那特定几个普通人刺激似乎又诞生了一个服务商不可控制的生态产业链。
但是大联盟就没有这样的困扰了,和世界杯不一样,棒球选手有着完善的培训体系,即使是普通人,周末也可以娱乐一下,而纷繁复杂的球队则各有各的风格,球员的个人元素的多样性也在提升,虽然现在还没有女球员,但未来会有的。
所以,社交不能救steemit,但让steemit体系活起来,通过各种数据让用户能够知道全网需要什么样的内容,让用户能够指出自己想看到和不想看到的东西,让用户能够帮助用户提升写作水平,让一部分用户分享自己看起来很平常,另一部分用户却觉得是奇闻的内容,同时也要弱化社交属性和明星效应,这样或许能够使steemit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