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这说的就是我。
小时候,我对我的妈妈有许多偏见。我认为我的妈妈不是一个个性柔和,温柔体贴的人。她说话很大声,情绪也容易波动。
小时候的我,特别害怕犯错误,因为妈妈很容易生气,我害怕会被妈妈骂。这种害怕常常有些孩子气。记得,有一次早上是我负责煮饭,结果不小心烧糊了。我吓得泣不成声地躲到奶奶家,说怕妈妈会打我(其实我妈没打过我)。还有一次砍柴砍到手,我哭得呼天抢地,一来是因为钻心的疼,二来怕妈妈骂自己手笨,给她惹麻烦了。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一直都是住校生。同学们会想家,而我却觉得自在。我也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去很远的地方读书。之后上学的地方还真是离家越来越远,我也更加独立。几乎所有的人生大事,我都是自己做主。
后来,我生了女儿,妈妈过来帮忙。那是十几年之后再次在同一个屋檐下住超过大半年的时间(以往寒暑假最长也就一个多月)。而那个时间段里,我们更像是失散的亲人,重新磨合,重新认识彼此。
妈妈跟我讲了讲她的故事。妈妈从小性子倔,坚强但不服输。村里的女孩大多没什么家庭地位,不让上学。妈妈硬是跟家里争取,不惜遭受谩骂,断断续续才在十八岁读完初中。二十出头嫁给了我爸,住一间土坯瓦顶房。之后生活艰辛,每天忙进忙出。奶奶因为自己也要挣工分,不能帮忙照看我和我哥。而且,那时候家务事也都是农妇的职责。
于是,妈妈带着两个幼儿(我和哥哥),忙家务事,忙田间事,早晚都不得好好休息。再后来忙着挣钱盖房子,让我和哥哥能吃饱穿暖,更不用像其他同龄农村孩子那样去广东打童工。可这些繁重的生活压力,让妈妈身心俱疲,难免情绪大,却从来没有人教过妈妈该如何去调节。
偏偏年少的我,还是个心思敏感却不言明的人。在敏感型孩子眼里,往往会把发生的事情的原委忽略掉,而只记得自己难受的心境。
我能察觉到妈妈情绪里的危险信号,却没看到引起这些情绪的妈妈的汗水甚至泪水。
现在,妈妈看我时常跟孩子们亲亲抱抱,一起玩,感慨说:“那会养孩子,哪有时间亲亲抱抱的,每天精疲力尽为生活奔波。”
我也觉得自己的孩子们幸福极了,有爸妈的陪伴,能看到精彩的世界,做着几乎所有我小时候不敢想的事情。但他们依旧每天会有情绪奔溃的时候,会大哭大叫,会伤心落泪。
我常常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就不知足呢?当年,我的妈妈或许也是这么想的。毕竟我和哥哥在爸妈的庇佑下,才得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上学每天都坐在舒服的教室里,不用顶着毒辣的太阳干活,多好呀!
如今为人母的我,才懂得妈妈的处境,很感恩妈妈的付出。现在,我们彼此理解,互相支持。
我自知我也不是一名温柔的妈妈,更加没能有灵巧的双手,不能给孩子们制作精美的食物,不能给他们缝制暖心的衣衫。
但我一直在自我辩证中学习。现在的我既能读懂自己的情绪,又能体谅孩子们的情绪,虽有耳提面命厉声呵斥孩子们的时候,也有无法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但更多的是耐心帮助和陪伴他们成长,然后告诉他们我有多么的爱他们!
我在【少儿英语趣配音】中,为一段英文的短视频配了音。不善于向父母表达感情的我,选择以英文配音的方式向妈妈说声:“谢谢你!妈妈!”
注:点击此处将跳转到英语趣配音的相关网页,配音为视频文件,请在wifi的情况下鉴听。谢谢!
首发于http://steemit.com。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博士,伪工程师。 感谢阅读,也欢迎 Follow, Upvote, Reply, ReSteem (repost) @towardsthesun. Thank you fo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