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大學新學年在九月開學,遠從馬來西亞到台灣唸書的大學新生,經歷開學的一陣忙亂後,就到了中秋節;心裡可能想著:「真好,這地方,中秋節竟然是假日!」然後,看著同學們回家的回家、聚會的聚會,這時候,這群還未融入本國籍同學圈子的留學生們,大概都會特別想家。
我也是九月來到台北的。但是對那些真的會在宿舍裡哭著想家的十七、八歲大學生來說,我已是個年長他們至少十歲的老頭。
我到這裡的那一年,颱風特別誇張。後來住下來的這些年,都不再遇到那樣頻繁的颱風。我抵步的第三天,就跟研究所裡的同學見了面,但那時候還沒開學,之後的一兩個星期我都自己一個人在閒晃。見面那一天,同學們叮嚀千萬要準備一些吃的,因為颱風快來了。我還有點不以為然。
兩天後,果真大風大雨。那是我到台北的第一週,是我這輩子經歷的第一個颱風。接著,第二週再來一個颱風。然後,第三週快結束時,我經歷了第三個颱風!
第一個颱風來到的那兩天,我從宿舍的窗戶往外看,根本看呆了。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地球會下這兩大的雨!原來這顆星球上會刮這麼大的風!
大概第三天吧,我悶得受不了了。風轉小,雨還是很大,但我決定要出門去溜達。然後我就見到了好好笑的場景。
我經過的任何一個騎樓,都總會有人家在烤肉。一家人窩在騎樓,有的為了避免雨水潑濺,還得用雨衣或帆布護著烤爐。我看著也樂了,這樣子風大兩大的,這島上的人,到,底,是,有,多,愛,烤,肉,啊。——後來我才知道,真的很愛 XD
我離開吉隆坡之前,其實已經跟同一個研究所比我早一屆的同學聯絡上。(她們後來一再禁止我叫她們學姐,但這只會讓我更堅持喊她們學姐。她們大概比我小七、八歲吧。)我出發前,她們說,「帶幾個紙燈籠來吧!」而我就真的帶去了。
中秋節那天,家家戶戶在烤肉,我們在某個公園點了我帶去的那幾個燈籠,然後天南地北地聊天。那是我在異地的第一個中秋節。
那時候才知道台灣人的中秋節是不點燈籠的。有其他的馬來西亞學生跟我說,他們曾經像我們這樣中秋節在路邊提著燈籠(這些馬來西亞學生到底是有多堅持要提燈籠 XD),結果他們聽到騎車路過的人彼此的對話:「他們很奇怪耶,提什麼燈籠啊!」然後大笑。同學說,那一刻的心情竟然很複雜 😂
(據說香港的中秋節有燈籠?)
後來跟台灣同學混熟了。偶爾會彼此開玩笑。「你們好奇怪,中秋節都在烤肉,那到底算哪一國的習俗啦。」「你們才奇怪咧,中秋節點燈籠,那是元宵節的東西好嗎。」「你們最莫名奇妙啦,元宵節吃什麼湯圓。」(對,我來台灣之後才知道「元宵」是一種食物。)
馬來西亞華人保存了相當完整的先輩文化,從農曆年到清明節、端午節、中元、中秋(秋天是啥)、冬至(不知冬天為何物)等等的,一個都不少。可能是因為這個族群長期以來被邊緣化,所以對於所謂文化的「根」才變得特別執著吧。
我從來對過節也不特別熱衷,不過透過一些節日,看各地華人之間的種種文化差異,其實還蠻有趣的。
說回中秋節,其實我真正比較在意的是月餅 😃
去年中秋,家人給我傳來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