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這回事,我是十足老派的。困頓時、需要尋求某種答案時,我會往書裡去。其他形式的內容都沒辦法,比如說在網路上爬梳資料總是不太行。當然我說的不是一些技術層面的疑問。說得造作一些,或許可稱之為人生的疑惑之類的。
不是內容的問題。不是因為書的內容有什麼本質上的不一樣。書裡也不一定真的有答案。而是,書的這個形式,或讀書這個動作,能讓我的身心進入一種setting,而當時需要的解答,或提示,會比較容易在這裡頭浮現。
所以,至於買書,也就只好繼續著那個最老派的方式了。你需要走入書店,當然是實體書店,在這樣的場景裡,讓自己進入那個世界;你在那一段時間正在經歷的困頓,或正在尋找的答案,會帶著你到某一本書的面前——你在召喚書,書也在召喚你。
這是我和書之間,難以言喻的美妙關係。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或這一類書,過去從來不在我的閱讀書單裡,也從不認為自己有需要。
但是前天中午,我在圖書館遇見這本書,拿起來讀了幾頁,然後便找了個地方坐下,一個下午把整書本讀完。
昨天,我用了這本書的方法,從早上十點到晚上七點,清了出五大袋的垃圾。
前幾年有人在討論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這只不過又是另一位患有「收納偏執狂」的日本主婦(稱讚意味 XD)的著作。原來並不是。
作者強調的是,把你所有的東西搬出來,灑在地板上。讓所有物品離開它們原本被藏匿的地方。然後,一件、一件、再一件地,拿在手裡。
這樣子,逼著自己跟所有那些擁有的,卻從來不再正視的東西,一件一件拿起來對話,然後,需要的話,跟它告別。
真的,相信我,這是很奇妙的。在這樣的過程裡面,你會知道自己一直被什麼東西卡住。
物和人的關係,並不單純只是物和人的關係。裡頭有情感,有執著,還有很多傷痕。
比如,我丟了一大箱上研究所時的讀本和筆記。這些東西跟著我從一個住所到另一個住所,但從來不會細仔去看、去想、去思考是不是應該繼續留著。有些東西,你就是會一直莫名奇妙地收著,但你不會主動去看。你更從沒想過為什麼你不曾去翻動,卻又捨不起丟棄。
但那往往是有原因的。而且一點都不難懂,只是你不想去懂。
那些或許正是自己不願意去碰觸的東西。比如,那些筆記,我丟不去,因為有些我原本需要把握在那個人生階段去完成的事情,最終並不如我所願。這些都是我知道的。只是,要不是這樣逼著自己去直視,我不會有所行動,只會默默地繼續收著。
因為各種原因而留下來的東西,越積越多,然後人生就會被卡得死死的。
所以,我把這些統統丟棄了。
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東西。各有故事、各有憒憾、各有傷痛。
忙了一天。晚上七點半,垃圾車的音樂聲響起,我把五袋各十五公升容量的垃圾,拖到巷口,在雨中看著垃圾車把這些東西載走。
走回家的路上,真的,感覺到有某種跟過去告別的意味,心裡怪怪的,空空的,又爽爽的。
很推薦這本書。如果你覺得,生命好像被什麼東西卡住了,或者,你正需要做一些什麼重大的人生決定,那麼,把這本書找來讀吧。讀完之後,讓房子做一次排毒。然後,看著重見天日的地板、抽屜,再看看那些最終被留下的東西——那些你握在手裡時會怦然心動的東西——這樣,或許你就會知道,當下真正想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