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谷歌点名#5|阿拉斯加之死 -- 浪漫的一塌糊塗的理想

最近一直看到谷歌點名和電影有關的好文章,今天終於弄懂了@jubi舉辦的谷歌點名到底是什麼,興致勃勃地想要參與才發現這期的主題好像快要截止了。




雖然如此還是很想跟大家分享一部好片,Into the Wild,台版譯作『阿拉斯加之死』,也有譯作『荒野生存』。我很喜歡台版的翻譯,雖然名字本身有點劇透了,但是多少捕捉了回歸自然的浪漫。『荒野生存』總是讓我想到Man vs Wild(荒野求生)的Bear Grylls(貝爾·格里爾斯)😂 😂 😂



回歸比較沈重的正題,這裡先附上一首電影裡的配樂,配樂方面全權由搖滾樂團Pearl Jam的主唱Eddie Vedder創作。Eddie Vedder用木吉他的原音樂,試圖捕捉主角的心境。

Society, you're a crazy breed

社會,你是個瘋狂的族類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希望縱使沒有我,你也不會感到孤寂




阿拉斯加之死本是戶外文學作家Jon Krakauer撰寫的紀實文學,1992年於戶外雜誌出版,描述著一個出身富裕的年輕人Christopher McCandless(此後簡稱Chris)剛從美國頂尖的私立大學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畢業,前程似錦,父母甚至希望他可以考慮申請哈佛法學院。但他高階中產階級的背景和特殊的成長經歷,讓他對美國社會空虛的物質主義日漸感到排斥,再加上他受到傑克·倫敦、列夫·托爾斯泰、威廉·亨利·戴維斯和亨利·戴維·梭羅深刻的影響,畢業後終於走向了理想化的極端,Chris選擇離開框架內的現實,去過一種梭羅式的隱居生活。他把財產捐出,身分證燒掉,把自己的愛車丟在沙漠裡,開始流浪,終點阿拉斯加。

"I've only got one plan. I'm going to Alaska." Chris
Chris: 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阿拉斯加。

"Alaska, Alaska? or city Alaska?" Wayne
友人Wayne: 阿拉斯加阿拉斯加?還是城市阿拉斯加?

"I'm gonna be all the way out there" Chris
Chris: 我會走進野外,越遠越好。

"What are you doing out there? Now you're in the Wild" Wayne
友人Wayne: 然後呢?到了野外之後呢?

"You just living Man" Chris
Chris: 你就努力生活著。

雖然硬是被我翻成了中文,但從以上的對白可以看出Chris對他理想的執著,再加上Emile Hirsch的演技,讓我不禁替Chris打氣,希望他可以逃過即將而來的死亡。

電影是由Sean Penn導演,前置作業花上了十年的時間,製作團隊很用心地與Chris的家人溝通,畢竟牽扯到真人真事,為了鋪述Chris反體制思想的成因,電影裡也夾雜了許多家庭糾紛的片段。Sean Penn對這個故事的執著,讓這部電影表現得可圈可點。總共花了兩年的時間到各地現場取景,拍到了很多絕美的風景。





敘事方面,則採用了時空交錯的手法,堆疊了很多看似毫無聯繫的片段,包括Chris旅程中遇到人事物、在阿拉斯加獨自生活的點滴、他對自己最喜歡的文學經典的解讀、小時候成長不愉快的回憶,種種的片段交錯之下產生的對比的效果。電影的最後Chris走向死亡的結局,在這樣的鋪陳之下更是細膩的令人窒息。

其實Chris流浪的過程並不孤單,他本身善良樂觀又有教養,在他旅途中的過客都願意跟他掏心掏肺,似乎有意無意地提醒他人之間的交流才是最難能可貴的,人群也不是總像他想像的那樣腐敗,充滿偽善,但他想要逃離社會的想法已經太根深蒂固,旅途中的點滴始終沒有讓他放棄他浪漫的一蹋糊塗的夢。只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都早已看出他遇見的人都過著Chris嚮往的簡單自然遠離塵囂的生活。Chris心目中野外的烏托邦看似美好,卻也處處藏著危機,他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才從書中悟出這個真理『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分享才能帶來幸福』,阿拉斯加殘酷的生存環境早已將他與人群永遠的隔開了。





在Jon Krakauer首度披露Chris的故事的時候,各界對此有兩極的解讀,有人讚賞他追求理想的衝勁和冒險的勇氣,但也不少人批判他天真、自私、過於理想、輕忽大自然的力量。Jon Krakauer本身年輕時就曾經和Chris一樣深入阿拉斯加冒險,試圖在沒有經驗和足夠的設備下攀爬上阿拉斯加環境險峻的the Devil's Thumb,因此他對Chris的動機有自己的見解:

I ... mistook passion for insight, and functioned according to an obscure gap-ridden logic.

我錯把熱情當作處事的見解,用自己充滿漏洞的邏輯活著。

I suspect we had a similar intensity, a similar heedlessness, a similar agitation of the soul.

我想我們(作者和Chris)當時都有著對生命強烈的執著和靈魂不安的騷動。



我想每個人都可以在Chris的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也許沒那麼極端,但都曾經有不過一切的衝動,覺得自己可以承受世界的重量,但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會有修正,外在的壓力會逼使你走別條路,過程可能充滿無奈,但沒有所謂對錯,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一把尺可以量化的,就像Krakauer可以僥倖逃過一劫,Chris卻無法一樣。



最後在電影裡另外一首配樂Guaranteed

p.s 同樣推薦Jon Krakauer的另外一部作品Into Thin Air也很好看,還曾經被拍成電影兩次,最近的一部是2015年的Everest。




Thank you for stoping by!

Follow @ytienchu for more posts like this!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