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搜狗
说到过年,我是东北人,嫁给了山东老公,因此地域上的差距带来很多风俗上的不同。一般来说东北人过年是这样的:
进入腊月,尤其是腊八以后,大家就开始张罗着过年要买的东西了,到了腊八那天,喝腊八粥, 做腊八蒜,这些都差不多,之后就开始彻底的打扫房间,所谓扫除一年的霉运。小时候我们都 会帮着父母分担一部分,擦玻璃,擦门 各有分工。
图片来源:搜狗
之后就是买东西, 做吃的。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爸爸总是在腊月二十五这天做上一板豆腐,以前自己做,后来自己做麻烦, 找人加工。到时候去取一板豆腐回来。一半冻上,一半是鲜豆腐直接吃, 刚做好的卤水豆腐,那叫一个好吃。
图片来源:搜狗
然后就是杀年猪,吃杀猪菜。 不杀猪,就没有过年的气氛。杀猪的那天,最好吃的就是杀猪菜了。当然东北就是酸菜血肠五花肉。不是有个小品吗?“翠花,上酸菜!”这在东北来说,才是真正的过年。
到了二十八 就开始发面, 蒸豆包,蒸馒头。通常是粘豆包,那种黄米做的,里面带着豆沙馅,冬天,在外面冻得杠杠的,吃的时候上屉一蒸,就会变软变甜,非常好吃。一下会蒸很多豆包,拿到外面冻透,吃的时候,上锅里一蒸,还像刚做好的。而且粘豆包抗饿,吃一个顶半天。现在市场上买的,我觉的都不正宗。
图片来源:搜狗
二十九那天把对联,福字贴好,通常爸爸都会自己写福字, 写对联,家中的院子的大门要贴, 房门要贴,屋子里的柱子上也要贴,大福字,小福字, 还有对联都是自己写的,那种楷体大字,雄浑,漂亮,如果是房间里的,字就小些,而且对联也都是自己编的,都是丰收喜庆之类的。每到这个时候,就觉得特别有年味。
图片来源:搜狗
三十那天,父母会早早起来,准备年夜饭。通常这个时候就比看谁家炮放的早,放炮就意味着他家开始接神,开始吃饭了。我们家通常是中午12点左右,爸爸说,接神要趁早,那个时候生活水平还不是那么好, 不像现在买礼花,那个时候他买的就是二踢脚,高空一声,然后是地上一声,非常的响亮。其实就是听个鞭炮的动静。
然后除夕的团圆饭就开始了。小孩子们等了好久,终于可以吃到好吃的了,兴奋的不得了。我们也就盼着那天能吃到想吃的肉啊, 菜啊。我记得最好吃的当属扣肉了。妈妈做的扣肉那是真好吃,做的时候肉的下面放的是五花肉,上面是干菜,然后各种油盐,糖调料放上去, 放到锅里去蒸。蒸烂了再扣到盘子上。肉香酥软烂,菜美味多汁。最后干菜和肉都是一扫而空。
图片来源:搜狗
还有小鸡顿蘑菇,那个时候的鸡都是自己养的,腊月二十七杀好,留着这天吃,特香。
现在想想,好东西怎么都在那个时候呢,现在我们吃啥都不放心,而那个时候, 根本没这个顾虑,啥都好吃。
图片来源:搜狗
年夜饭吃完后,就是晚上包饺子,守岁了。通常是家里的几个孩子打扑克,多少还赢点钱的, 大家兴致非常高,玩的特兴奋。
初一那天,早早的吃完饺子,然后换上新衣服,先给爸爸妈妈拜年, 然后领压岁钱。那个时候为了得压岁钱,都早早的准备,怎么样把父母哄的开心, 好多得点。然后去亲戚家拜年。姑姑家, 姨娘家,走下来,也差不多小半天,条件好的多给点,5元已经是很多的了,通常都是1元,2元的。而我们也就靠这个挣点压岁钱,然后互相比比看谁多。
图片来源:搜狗
现在想想,小时候过年还真是有意思。生活条件虽然不如现在,但是觉得特别有想头。
初二晚上送神,通常是在半夜左右。初三,四家里会有客人到访。一直到十五,这个时间家里可能都有亲戚在走动,或者去亲戚家串门。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爸爸会做元宵。南方叫汤圆,但是北方我们是用簸箕滚成的元宵。我记得当时爸爸是先用芝麻,花生糖等 熬成糖浆做馅,然后切成小块,在用簸箕滚糯米粉,一摇一摇的,不一会儿,元宵就滚成了,下锅里煮了吃,有韧劲,还香儒。现在我是吃不到纯手工制作的元宵了,我们都是买成品的汤圆,下锅里一煮就OK。
在整个正月里, 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北方的二人转,踩高跷,说是杂技也好,艺术也好,在我看来高跷的确是不一般。这些打着各种脸谱,踩着高高的高跷的人,又会唱,又会跳,武艺高超,给正月里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是我童年最难忘的记忆。记得小的时候, 看着这些花脸们,竟然躲到角落里吓哭了,因为害怕那高高的细腿。
图片来源 :搜狗
所以现在想想还是好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样子,难道是因为年龄的缘故? 那时候小,盼着过年,有好吃的, 好穿的, 还有压岁钱,想想都美,睡觉都能乐醒了。而现在呢, 是害怕过年,一个字,累,两个字“特累”!哎,如果能有法术,还变回以前,那该多好?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