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終身美麗 - 一部值得再看的老電影 Movie review - A Beautiful Mind

今天在收拾東西的時候,找到了一箱已封塵的書藉,好奇打開看看以前我都是看那些書的,赫然記得原來我也讀過那本《A Beautiful Mind》(《有你終身美麗》)。這個故事還被改編成電影,還奪得了多項奧斯卡的獎項。



書本其實我沒有全看了,太厚了,而且看了的部分也記憶不多,所以心血來潮的我去找了它的電影再次重溫。


故事大綱

《有你終身美麗》其實算是一部半傳記式的電影。故事說著主角John Nash 是個絕頂聰明的數學專才但是他卻有著精神分裂症,他在旁人眼中的古怪行徑讓他都一直不受歡迎。有一天他跟同僚們在酒吧的閒聊,引發了他的靈感,促成他在博奕論中的新理論研導。



source

John 以此成就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錄用,並在校內跟一位女學生Alicia 墮入愛河。此時突然一位自稱政府人員William 邀請他參與機密的解碼任務,他接受任務並埋頭苦幹的去工作,可惜後來發現這一切都是他的幻覺。一直的跟病魔對抗的他,終於憑藉他的研究,在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此時,他看見了他腦袋中的幾位「好朋友」.....


我初次看此電影還是二十來歲出頭,當然劇情是明白的 - 主角John有精神分裂症,他的世界裡有好幾個重要的人物,室友Charles、政府機關人員William、小女孩Marcee,其實一直都是他幻想出來的;可是當時還算是人生閱歷少了一點,就當它是一部劇情片,看了就看了,感受其實沒那麼深刻。相隔多年再度觀看,當然劇情的震撼感少了,但有些細節還是重溫才會留意到,例如每每別人對John投以疑惑的眼神的時刻,都是他幻想的「朋友」離開的時候,其實就在提醒觀眾他的病徵。還有,除了更多了解了劇情的合理性,這次我看的時候感受也是深刻了不少。

很多朋友在看這戲的時候把重心放在主角身上,其實也很正常,所以我初次看時也是一樣,但再度重溫時我發覺其實他的妻子Alicia所反映的現實愛情的矛盾,也是電影想告訴觀眾的。



source

John因為要服藥的關係所以要暫停他的工作以及興趣(或是說是寄託?),也因為他無法掙錢,也不能照顧小孩(他會無意間傷害到小孩),對妻子的需求也沒法滿足。他只有一直看著Alicia 的憤怒、崩潰,卻也沒法做點甚麼。

一般的愛情電影都會把愛情描述得很美麗很童話 - 雙方都是義無反顧的去愛,為了對方可以拋開一切,死心塌地的去愛,其實這是一個很理想的國度。現實中的愛情,很多時候雙方的狀況都是處於關係上的掙扎,可能是「麵飽」跟「愛情」的掙扎,也可能是一直在比較對像的條件,反正跟理想裡的純愛絕對差天共地。

而電影中,Alicia其實面對有病的丈夫時是幾近崩潰的,她的內心很多次交戰,也有想過放棄這段關係,但她覺得維持關係,照顧家庭,是她要盡的「義務」,要她丟下John她會覺得「內疚」。



source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樣? 你會因為「愛」而選擇留下照顧他,又或是因為道德上的「規範」才選擇留下?又或者,如果撇開了這兩者,單單從生活的角度上出發,甚至說,你又會不會選擇照顧他?

電影沒有批判任何一方的意見,只是想告訴我們,每一段關係,甚至每個人都有他(們)的負擔、包袱,我們也許在批判前試著感同身受的去理解別人的想法,就會明白其實哪一種選擇都是需要勇氣去面對的。當我們要去離地的去批判別人時,其實易地而處,我們又可不可以做到口中所說的。



source

另外,還有這次我重新的了解到Charles的角色,他其實是Jonh的安舒區(comfort zone)。每當John遇到了挫折或猶豫時,Charles就會出現聽他傾訴。如果作為一個朋友,Charles可能會鼓勵他,支持他,但他每每只會給予消極的建議,不要John去接受挑戰,請他安於現狀。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不時的傾向這樣,面對問題,面對挑戰時,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我們的「心魔」還是會叫自己待在自身的安舒區,讓自己躲在一個很舒適的狀態,其實變相是去逃離現狀,就好像Charles叫John去做的一樣,只是我們的「病情」有輕重之分。

可是其實,如果我們不跳出安舒區,去接受挑戰,那麼我們只會原地踏步,就不會進步,永遠不能夠獲得我們人生的「諾貝爾獎」。


這套榮獲多項奧斯卡獎項的電影,雖然時間老了一點,道理也是老了一點,但說的意思也好讓人反思。未看過的朋友,我推薦你去看看;看過的朋友,我推薦你再次重看,感受著實會得著不一樣。



If you like my post, please upvote, resteem and follow me @kitcat.
如果你喜歡我的帖子,請幫忙點讚、推送及跟蹤我 @kitcat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1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