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和 @victory622 一行人去米兰看了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最早知道《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应该是在小学的美术教材上,那时只知道这是一幅世界名画,除此之外对它并没有更多的概念。从初中起,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学习绘画,那时起对美术史逐渐开始有了一些了解。知道了《最后的晚餐》原来是在米兰一座教堂的一副壁画。几年前终于第一次看到了这幅名作的原画。这次是第二次去观赏,本原本想写一篇游记做下纪念,真正动起笔来却发现这次的米兰一日行除了看《最后的晚餐》这么一件事外并没有其他的什么亮点。所以不如就省掉无用的文字,直接说说看《最后的晚餐》的事儿。(由于除了达芬奇还有许多画家以“最后的晚餐”为题材进行创作,为了避免引起误解,以下所有的《最后的晚餐》均指达芬奇在米兰圣母玛利亚恩宠教堂创作的那一幅)
正如上文说的《最后的晚餐》是在米兰圣母玛利亚恩宠教堂中的一副壁画。虽然教堂在二战的轰炸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几乎完全被毁,但这幅画却在军队和民众的努力下保存了下来。战后教堂得到了重建,这就是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却是砖结构的原因。
战后对教堂的修复中,工作人员将原教堂的残骸也嵌入了修复的教堂中,放在它们原有的位置。现在仍然能清晰地从新墙中辨识出这些部分。我们可以想象当初教堂被破坏得何其严重。
参观《最后的晚餐》一般需要提前预约,现场买票几乎没有可能。进入教堂参观前需要在教堂旁边的办公室用预约码兑换成门票。一场参观为15分钟,一般20人左右。经过一层层安全门后才能到达存放《最后的晚餐》原作的地方。
此处原本是教堂的餐厅,后来几经变故,甚至做过拿破仑军队的马房。战后教堂得以重建,这里就作为《最后的晚餐》和《耶稣受难图》两幅画作的展厅沿用至今。
说说《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可能大家都知道《最后的晚餐》讲述了耶稣在受害前和自己的十二门徒吃饭,并在席间指出有人出卖了自己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看似很清楚,似乎大家都能明白,但是如果再深一步思考,可能困惑就要来了。
最后一餐,按我们中国人的看来很容易理解成“杀头饭”,就是犯人死前的最后一顿饭。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很奇怪,在场的人包括即将迎来死亡的耶稣衣着都十分体面,不像是阶下囚的样子。而且一人吃“杀头饭”也就罢了,还请了12个不被杀头的人一起来吃,这就很奇怪了。难道杀耶稣的罗马人这么阔绰,一人杀头,他所有的门徒都可以一起吃他的“杀头饭”?那么只能说,他们多亏没有杀孔子的打算,不然杀几个孔子这样人,罗马也许也撑不到日耳曼人来灭亡它的那一天了。
那他们这一餐又是为什么而吃呢?在犹太教和初代基督教中有一个叫做逾越节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有吃逾越节宴席来守逾越节的习俗。而《最后的晚餐》描写的正是耶稣被抓前,和门徒共同享用逾越节筵席。席间,耶稣说出有人要出卖他,作者达芬奇捕捉到了那一瞬间所有人的神情绘制成了这幅名作。
耶 稣 说 , 你 们 进 城 去 , 到 某 人 那 里 , 对 他 说 , 夫 子 说 , 我 的 时 候 快 到 了 。 我 与 门 徒 要 在 你 家 里 守 逾 越 节 。
门 徒 遵 着 耶 稣 所 吩 咐 的 就 去 预 备 了 逾 越 节 的 筵 席 。
到 了 晚 上 , 耶 稣 和 十 二 个 门 徒 坐 席 。
正 吃 的 时 候 , 耶 稣 说 , 我 实 在 告 诉 你 们 , 你 们 中 间 有 一 个 人 要 卖 我 了 。
——马太福音 26:18 - 21
耶稣的血和肉
可能也有不少人知道,耶稣说过“你们喝的酒是我的血,你们吃的饼是我的肉”这句话。很多人也将这句话用以解释《最后的晚餐》中的内容。不过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难道这一桌饭菜都是耶稣的血肉吗。为什么耶稣要把自己的血肉分给别人吃?而且最神奇的是,人们还愿意吃。这都是为什么呢?
每当到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查查基督教的百科全书——《圣经》。
耶 稣 说 , 我 实 实 在 在 地 告 诉 你 们 , 你 们 若 不 吃 人 子 的 肉 , 不 喝 人 子 的 血 , 就 没 有 生 命 在 你 们 里 面 。
吃 我 肉 , 喝 我 血 的 人 就 有 永 生 。 在 末 日 我 要 叫 他 复 活 。
我 的 肉 真 是 可 吃 的 , 我 的 血 真 是 可 喝 的 。
吃 我 肉 喝 我 血 的 人 , 常 在 我 里 面 , 我 也 常 在 他 里 面 。
——约翰福音 6:53 - 56
所以看来基督是和我国古代莫名著中的人物一样,其血肉可以使人得到永生。所以耶稣分血肉给人们其实是赐他们永生,所以人们也愿意接受。很多早期的宗教绘画中有很多对教徒分食耶稣血肉的描写,由于过于血腥,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了解宗教历史的人可以去查阅文艺复兴以前的宗教画作。我在圣经中还找到这样一段记载:
他 们 吃 的 时 候 , 耶 稣 拿 起 饼 来 , 祝 福 , 就 掰 开 , 递 给 门 徒 , 说 , 你 们 拿 着 吃 , 这 是 我 的 身 体 。
又 拿 起 杯 来 , 祝 谢 了 , 递 给 他 们 , 说 , 你 们 都 喝 这 个 。
因 为 这 是 我 立 约 的 血 , 为 多 人 流 出 来 , 使 罪 得 赦 。
——马太福音 26:26 - 28
所以说,这一桌的宴席也不是真的血肉,是耶稣祝福后的食物,和他的血肉有一样的能力。毕竟,耶稣要第二天才死。
为什么《最后的晚餐》是名作
为什么一些作品能成为名作,而其他作品却不能呢?这个问题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如果有机会,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会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见解。名作并不是专家说好就是好,而是对于普通欣赏者来说也能看出其中的趣味。请注意,这里我并没有说“美”而是“趣味”。“美”是一个过于主观的词,不同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对于“美”的见解往往千差万别。而一副名作,穿越千百年的时光仍然是名作,这其中原因肯定不是简简单单一个“美”字就可以解释清楚的。当然了,“美”必然是诸多因素中之一。就好比:我需要食物,米饭是食物中的一种,我们吃米饭可以饱腹。但是并不一定我们要吃饱就一定要吃米饭。
对于《最后的晚餐》我认为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它的故事性。不仅仅是其中的宗教故事,抛开宗教故事不谈,当我们仅仅知道“耶稣在受害前和自己的十二门徒吃饭,并在席间指出有人出卖了自己”这一层最初含义的时候,这幅画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下面我就用图片的形式,简单说说我所看到的故事。
这么看来这幅画是不是很有意思。好的画作就是这个样子,不需要大多的背景知识也能看出其中的趣味。当然了,随着了解的增加,更多的有趣的故事会在那里等待着你。这就是我所认为艺术品能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最后,下面有几个未经验证的传说,全当是逸闻和你分享一下。
1). 传说达芬奇一直没有想好犹大的长相,后来受到和教士谈话的启发,就把刻薄的教堂神父作为犹大脸原型给画上去了。
2). 耶稣左手边第一个人,长相十分俊美。传说那并不是圣徒约翰,而很可能是耶稣的伴侣抹大拉的玛丽亚。
2017年11月6日
以上内容由Steemit作者 @breathewind 原创发布。
All the contents above are published by Steemit author @breathewind.
转载请注明出处。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when you reblog or reuse.
如果您对我的内容感兴趣,不妨试试这些文章:
If you like my post, the following posts may be interested for you as well:
游记 - 都灵雷吉纳别墅
故事 - 听老杰克讲个故事 顺便说说万圣节是怎么回事
随笔 - 说说“通胀”
感谢您的阅读 !
Thanks for reading !
欢迎您我对我点赞,评论或者订阅 @breathewind
Please feel free to upvote, comment and follow me @breathe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