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bi 让我踏上“谷歌点名”第5期的末班车。
之所以想要浅谈一下《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电影,不仅是因为电影本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因为我亲自去过位于波兰华沙不远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时间无法抚慰的地方,一个我光走进去都觉得压抑的地方。
概述: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小男主Bruno的父亲是纳粹军官,因官位升职举家搬迁到乡下集中营(在文中就是孩子所说的农场)附近居住。Bruno因为搬迁至新家,没有同龄的朋友,非常无聊,开始了在“农场”的“探险”。在“农场”认识年级相仿的男孩Shmuel,这让Bruno非常开心,从此之后每天都偷偷跑来跟这位一直穿着条纹睡衣的Shmuel聊天。
Shmuel其实是被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而Bruno并不知道集中营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Shmuel每天都穿着同样的条纹睡衣,但这不妨碍他们的感情,他们每天都隔着铁栅栏聊天谈心,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得知Shmuel的爸爸已经失踪了好几天,Bruno决定帮Shmuel找到他爸爸,然而这个善良的决定,却终结了两个小男孩的生命。
电影开头,氛围轻松活跃。小男孩一家原先住在柏林市中心,父亲大摆宴席庆祝官职晋升。电影场景很好的描述了一位司令官家中富裕的装潢,来参加宴会的人们精心打扮,小男孩也穿上了小西装,一看就是有钱有地位的大户。然而这场宴会上只有小男孩显得有些悲伤,因为他即将离开他的朋友们,心里充满了不舍,这为后续与Shmuel的相遇做了铺垫。电影此处,画面色彩丰富,阳光充足,充满着话声笑语。
在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时候,父亲身为纳粹司令官被派到乡下看管犹太人的营房,于是Bruno随父母一起搬迁到集中营附近的新居。(父亲瞒着妻子和孩子有关自己具体工作以及集中营的一切事情)。电影在此处,画面的色彩一下子变的单一起来,去掉了暖色掉,新居也灰溜溜的,像座监狱,毫无生机。这刻画了之后整个剧情的基调。
Bruno从房间窗户看到了一座奇怪“农场”,“农场”里的人们都穿着条纹的睡衣在里面干活。他的探险精神和好奇心指引着他前往农场。农场被铁栅栏围了起来,隔着栅栏,Bruno看到就在近处干活的Shmuel,两人搭上了话。孩子的世界里,没有集中营,没有屠杀,他们以后每天都偷偷的隔着栅栏谈天说地。
电影在这里着重刻画了两个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疑惑,有不悦,有义气。电影另一条辅线描述这妻子在知道丈夫任职的军官就是去屠杀犹太人后,表现出人性的善良以及母爱的伟大。妻子勇敢的抵抗,最后丈夫决定让妻子带着孩子远离集中营,去孩子姑姑那里生活。
可恰恰造化弄人,面对即将再次失去朋友,Bruno就想着为这里唯一的伙伴做点什么。在得知Shmuel的父亲失踪了,Bruno决定在离开前帮Bruno找到他父亲。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单纯的想为对方做些事情,这表现了他们的友谊,出于Bruno的义气,然而残酷的大环境却导致了悲剧。“农场”的栅栏分隔了同一个世界,两个相反的环境,栅栏外相对安详和平,而栅栏里的“农场”根本是一个屠杀场,有一个大烟囱,每天有上百人被关进烟囱,活活烧死!
之前看豆瓣影评的时候,看到有人说这可能就是父债子偿。我不以为然,不管是Bruno或者是犹太小孩Shmuel,在他们的眼中,生活也许无聊,但至少世界是平和的;也许穿着不同的衣服,但至少他们是平等的。电影中没有任何战斗的场面,可是观众通过孩子的视角,依然可以想象大环境的残酷,这两个孩子都是战争的牺牲品,在战争面前,没有输赢,两方都有失去。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直到2015年的时候,去波兰旅游,特意跑去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想亲自感受一下电影中的“农场”。虽然离二战已经过去100多年,可当我踏入集中营时,看着残留的骨骸,看着所谓的狱房,看着周围的栅栏,历史的场景仿佛一幕幕的重现在我的眼前。历史是一面镜子,铭记历史,照照镜子,才能珍惜当下的和平,才能将未来指引向正确的方向。
近期新帖:
感谢大家的点赞及关注!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