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一直处于需要汲取的知识太多而脑子不够用的状态, 我一直在探索高效的管理自己所获取得知识的实践. 这些年我尝试过很多方法, 但就像我这些年选择写作平台的经历一样, 一直没有发掘到最好的实践方式, 直到发现了 steemit. 好吧, 听起来像是在强行和 steemit 扯上关系, 但其实不是的, 后面会解释到.
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聊一聊我目前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最佳实践.
知识管理与时间
个人知识管理这块也算很多的派系理论, 但有一个派系很有趣, 那就是 "不管理". "不管理" 派认为知识就该记在脑子里, 如果记不住说明这对将来不是重要的知识, 现在花大把时间整理它们, 很可能将来再也不会用到了, 那现在花费的时间就浪费掉了. 正确的方式是现在把这些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等将来再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 再花点时间去查一下, 毕竟现在信息这么发达.
这个观点我也觉得有道理, 但是我也觉得有些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是值得花这个时间去整理的, 尤其是一些不会轻易随时间过时的, 在将来几十年甚至一生都令我们受益的知识. 况且在整理归纳的过程中, 能够使得我们举一反三, 激发更多思考.
知识的获取, 归纳, 输出
主张管理知识的一派有很多经验方法, 但一般的过程都是:
各个渠道的信息 => 收集, 分类汇总 => 消化, 思考产出
下面就这三个步骤分享一下我的实践方式.
知识的获取
关于知识获取我只想说一点, 一是优劣质知识的分辨. 在过去这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在现如今的 UGC 时代, 个人生产内容成本大大降低, 互联网, 杂志, 甚至实体书店都充斥着各种劣质资源. 懂得分辨劣质资源很重要.
就我而言, 要获取某个领域的知识, 我会优先找这个领域里评价比较高的书籍, 找这个领域公认的牛人, 了解他们的言论. 然后是去检索一些优质的媒体, 网站上关于这一领域的较前沿的信息. 最后可能会检索一些优质的, 同样也在研究这个领域的个人博客, 看看他们的笔记, 了解他们是怎么解决我碰到的问题的.
知识的收集与分类
从各个途径渠道获取的知识应该汇总到一个地方存储, 这样才方便我们后续的查找与产出. 这个存储的地方, 过去我尝试了很多的方案, 包括搭建个人 wiki 系统, 使用各个企业的笔记软件, 结果都不尽满意.
在这里我必须点名再黑一遍为知笔记, 为知笔记在去年停止对免费用户的支持后, 既没有提供笔记导出功能, 也不允许编辑以前用 markdown 写的笔记, 导致至今我几百篇 markdown 格式的笔记放在里面无可奈何. 为知的行为让我果断弃用了它, 并且我坚决不会充值成为其付费用户. 希望也能对大家有参考意义, 如果你选择使用某个企业的笔记系统, 一定要选择有节操的企业.
关于知识存储工具的选择我有几个建议, 一是尽量选择纯文本格式的存储, 比如 markdown; 二是一定要对你的内容有完全的把控, 比如能够随时导出你的内容, 能随时备份你的内容.
思考与产出
获取了的知识要经过归纳总结, 消化思考, 最后能够融入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这才算是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就是说你能够产出才行. 关于产出, 对我而言同样需要一个好的平台, 来保障我的产出是有价值的, 并且内容是安全的, 这样能激励我持续产出, 而 steemit 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这就是我开头说不是强行和 steemit 扯上关系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 steemit 是这样一个平台, 我在 为何留在 steemit? 一文阐述过, 就不在这里重复写了.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 产出的过程不是把收集的信息拼接汇总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思考, 把收集的信息变成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还是那句话, 只有能够变成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 才算是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其它文章
数字货币
- 什么是比特币的链上 (on-chain) 与链下 (off-chain) 交易, 以及往交易所充币后发生了什么
- 为何留在 steemit?
- 说一说重放, 重放保护, 以及分叉期间我们该怎么做
- 闲聊即将到来的 segwit2x 分叉
- electrum 钱包的 sweep 功能小记
- 浅读 Steemit 的设计与规则
- bitshares 中的账户与权限个人理解
- 比特币地址, 公钥与私钥的格式以及如何保证比特币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