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語文 #8 – 是否仁者無敵?

1111.png


早幾天跟一位大學的同學吃晚飯,先說一說他的背景吧。他在大學的時候是讀商業的,人很聰明,所以成績一直很不錯。在畢業之後他進入了銀行工作,工作表現也挺好的,最近一兩年他調職去了銀行的銷售部門,業務跑很好,在同學之間是漸漸有了名的賺錢逹人。

可是,他不單止跑業務開始出了名;卻連人品差也開始出了名。不知道是為了業務的關係,還是這才是他本人的真性情;公司中搬弄是非、背後陷害同事、巴結上司、推動權鬥這些事情他全都做足了,而且做得挺過份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業務好,還是真的是這種會權鬥的人才能上位吧,他最近真的可以說是扶搖直上。

在吃飯之間我聽著他述說他各種權鬥、各種陷害別人的經過,覺得他做的是有點過份了,所以就提醒了他:“你這樣只不過是在你的人生當中樹立各種敵人,所謂山水有相逄嘛,別做得太過份了。可是想不到他好像完全不在意,他說:“這根本不是問題啊,現在根本沒有人是我的敵手,誰能夠動得到我啊? 對了,我這是仁者無敵啊!”

其實他做人處事的方法我大概不能教他,因為他可比我賺得要多太多了。不過他這樣亂用成語的行為,我可就容不下他了,所以我給他上了一課。

仁者無敵一詞的原文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上》,原文為 ─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達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大意是,孟子告訴梁惠王,如果能對人民普施仁政,減輕刑罰、薄收賦稅、讓人民安心耕種,等到人民的衣食都不虞匱乏之後,再教導人民孝弟忠信的道理,人民懂得孝弟忠信,自然會尊敬君王、親愛長上。而鄰國國君暴虐無道,不顧人民死活,如果自己可以廣脩仁政、勤政愛民,那麼即使只有一百里的土地也能完成王業,證明施行仁政的人是沒有敵人的。

讓我們再看一看《論語•憲問》中的一段文字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智」、「仁」、「勇」,被儒家稱之為「三達德」,是孔子所推崇至善的道德品質,亦是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最重要的三點,缺一不可。 而當中仁者不憂慮,是因爲仁者樂天知命,內省不疚,所以才能無憂無慮;大愛則無敵,做到無敵的境界,然後稱得上仁。
現代人多數將「無敵」二字曲解為霸道思想中的「無人可敵」,但在孔子的仁恕精神中,應解作「無人為敵」,仁愛天下者,心中沒有敵人。所以,當我們搬出仁者無敵這出自儒家聖賢孟子的經典語句時,必須要好好記著當中無敵的思想為何。

最後,我的朋友點了點頭,說了一句:“那我不做仁者好了,反正那些所謂的仁者都被我在權鬥中趕出了公司。仁者,有個啥用?” 說到這裏,我深感現代社會是不是真的容不下仁者了? 畢竟以現代社會而言,這可是一個坐在我對面的 “成功人士”的撫心之言啊。所以,我最後決定奉承他幾句,然後讓他請客。


他的行為真的不足為訓
真的是無奸不商嗎?
說一說天長地久
此地無銀的情景你有經歷過嗎?
一絲不掛真的是你想的那個意思嗎?
相濡以沫真的只止於這四個字嗎?
以德報怨 - 真的是傳統中國文化嗎?


Thanks for reading, I hope you enjoy it!
And please follow me and see my other post if you like it: @victorier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你會喜歡!
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請你追蹤我,也可以看我其他的文章: @victorier

H2
H3
H4
3 columns
2 columns
1 column
3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