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那位我想盡辦法想要救助的兄弟嗎? 就是那位女友超差,我花盡九牛二虎之力想要幫忙的男生。大家要是忘記了的話可以參考我在不足為訓那篇帖子中的分享。話說昨天晚上我又約了他吃飯,想要好好的向他作思想工作,可沒想到他的女友也跟了過來。
言談之間,我了解到他的女友又想進一步的干涉他的生意。原來有一位客戶急著向我的朋友拿一批貨,為了客戶,他當然義不容辭的在張羅。可是,他的女友卻認為,人家急著要貨,當然要收他多一倍的價錢。可是我的朋友卻認為,人家現在有困難,應該要多體諒的,現在多收人家錢不等如多捅人家一刀嗎? 可他的女友卻說:“你這是不是男人啊,中國人自古以來不都是說無毒不丈夫嗎?多捅一刀又怎樣?”
聽到這裏,我原本是想好好的說一說當中的典故的。可是,我突然想到既然男的痛恨不了女的,讓女的痛恨男的不就好了嗎? 所以,我決定在他們面只說一半的典故出來,而且搬弄了一下,好讓我可以諷喇這個女生一陣子。
現代人口中所說的“無毒不丈夫”,大多都是由「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句子所引申出來的,意思大概都是指不惡毒陰損、不暗箭傷人的話可就稱不上大丈夫了。可是呢,其實這句句子根本不是原句。這句話的原句是來自一句民間的對聯式諺語「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全聯的意思是心胸狹窄、缺乏度量的人,就不配作丈夫和君子。對聯中的量小對的是無度,量跟度是指大小、長短的意思,量根本不應對毒。所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根本就是錯誤的。
可是這句諺語裏,「度」為仄聲字,犯了孤平音,念著就有點彆扭,很容易讀為平聲字「毒」,而在長期輾轉流傳中,音義皆變,結果以訛傳訛,竟錯成「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所以,中國人根本沒有「無毒不丈夫」這件事情。更不知從何時起,「無毒不丈夫」這句話,成了各種行凶作惡、野心者的信條,並以這句說話作爲他們惡毒行為的理論根據。只不過,要是你今天毒,後天自然會有人比你更毒,「天理循還,屢應不爽」,惡毒的行為,作不得啊;鼓吹惡毒的行為,根本是作孽啊。
那位女生聽到後沒有出聲,狠狠的盯著我,我是有點慌了,因為我怕她知道我所搬弄的東西。但看到她一直沒出聲,我就放下心來了,大概她的中國語文根本沒到這個地步。所以,我在整頓晚飯中就不停的搬弄著 “毒”這件事去虧著她了,完全不理會我的朋友嘗試從中調停。希望這樣可以朝我的目標邁進一大步吧。
啊,對了,你一定在問我到底在搬弄些什麼。其實,我上面所說的典故大概都是真實的,都是根據程天瑞先生跟吳渭先生在1985年合著的《萬物由來選粹》當中的記載所說明。可是這書中的典故我一直覺得有不足的地方,所以以前曾經做了一點資料搜集。然後發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句對聯式諺語其實在明朝以前根本找不到什麼記載,也找不到相關的書證。
可是,我們卻能在元朝的雜劇、話本當中找到一句古語「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如元朝關漢卿的《望江亭》中的第二折:「便好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又如元朝馬致遠的《漢宮秋》中的第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所以,其實中國人確實是有「無毒不丈夫」這件事情啊,所以這個典故我是只說了一半而己。要是被朋友的女友發現,我大概就虧不到她了吧…
不過這「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當中的恨,是指對仇人的恨;當中的毒,是對敵人的狠毒。大概就是岳飛在滿江紅中所說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中的狠毒吧,而絶不是指對普通人的惡毒之行。
亦有另一個說法,因為「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諺語所表達的思想與儒家的道德思想完全相反,所以那些正統的儒家維護者通過同音替換的方式將「毒」曲解為「度」,為了與「度」對偶,他們又將「恨」替換作「量」,使「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訛變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但也許由於「無毒不丈夫」這句說話的生命力實在太強了吧,「度」字始終沒能將「毒」替換下來,結果就形成了「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而且流傳至今。
誰人再作馮婦
是否仁者無敵?
他的行為真的不足為訓
真的是無奸不商嗎?
說一說天長地久
此地無銀的情景你有經歷過嗎?
一絲不掛真的是你想的那個意思嗎?
相濡以沫真的只止於這四個字嗎?
以德報怨 - 真的是傳統中國文化嗎?
Thanks for reading, I hope you enjoy it!
And please follow me and see my other post if you like it: @victorier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你會喜歡!
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請你追蹤我,也可以看我其他的文章: @victorier